首页 原创速递

天下清规发源地

2012-12-05 15:54

摘要:百丈禅寺的浮光 百丈寺乃中国佛教禅宗天下清规的发祥地。 作为一个距离百丈不到30公里的当地人,如果说你还没有到过,甚至还没听说过它的名字,这无疑是十分奇怪的。而我也是知道去年的百丈寺的文化艺术节才知道它的名字。之前只知道家里的长辈经常去一个寺



百丈寺乃中国佛教禅宗“天下清规”的发祥地。
 
   国家旅游地理12月5日(刘兵) 作为一个距离百丈不到30公里的当地人,如果说你还没有到过,甚至还没听说过它的名字,这无疑是十分奇怪的。而我也是知道去年的百丈寺的文化艺术节才知道它的名字。之前只知道家里的长辈经常去一个寺庙里烧香许愿,但我从没能在他们的口中听到关于百丈寺的故事。由于暑假工作的原因,我没能赶上去年的百丈文化艺术节,但我当时就决定一定要到哪里去走一趟,于是在今年的暑假八月,在从台湾回来的第二天我就去了一趟百丈。
   百丈寺位于久有“仙源灵境”之誉的赣西北奉新境内百丈山中,具体的来说,是在从上富镇到西塔的路上的百丈山上,山下是甘芳乡。山间的公路弯曲盘延,在车上的人们肯定会有一种梦一样的感觉,但我选择的是自己骑摩托车过去,有点刺激、惊险,尤其是从甘芳爬上百丈山的时候,战战兢兢,一点也不敢放松,听我爸妈说上次他们去的时候就在半山腰熄了火,弄了半天才弄好,但我的运气比较好,很顺利的就到达了禅寺。
   百丈山又名大雄山,山势高耸,群峰环拱;冯水倒出,飞流千尺;茂林修竹,异草奇花,风景宜人。奉新古代十大名胜中,百丈即占其二:一曰:“灵境御题”、一曰:“百丈猿声”,是令人向往的著名风景名胜区,更是佛教圣地。
   百丈禅寺为唐大历年间(766-778年)县人甘贞道创,初名“乡导庵”,后延请怀海至此住持住持,遂改名“百丈寺。”怀海住持百丈寺后,劝于佛事,坚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训条,整顿禅规,别创《禅门规式》,“励禅门之戒行,为一宗之洪范”。一千二百年前,唐代大智怀海禅师在此创寺弘法,以其独特的佛教理义和禅宗心法接引学人。参禅之众,辐辏大雄。其法嗣数十人,皆高僧大德,传法四方,影响甚大。沩仰、临济、黄龙、杨岐诸宗皆出其下。

怀海传法
   自怀海禅师创立禅院清规以来,进行农禅并重的创举和实践,尽改僧尼云游在外,沿门托钵,不事劳作之习,强化了丛林组织形式,奠定了禅门的经济基础,推动了禅宗的发展,赢得了他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怀海每日登堂讲法,广收徒众,有“玄学之徒,四方辐辏”之说。怀海讲经,不务虚玄,唯求畅达,故听者甚众,影响颇大。《奉新县志》(康熙版)载:“相传寺后常有青猿来听经,罢则长啸而去。”
   《五灯会元•洪州怀海禅师》中还记载怀海在百丈寺的一段奇遇:怀海每次登坛请经时,都有一老者混于众僧中听讲。一日怀海请经毕,众僧尽离去,唯老者迟迟不去。怀海问之,老者说:“我今并非人类,乃是野狐化身。因前生住此山时,有一通道术的人问我‘一个大修行的人,到底落因果否?’我答曰:‘不落因果。’只因错说一‘落’字,便罚我五百年生为野狐身。但我至今不悟,还请大师指点!”怀海道:“应答‘不昧因果’。”老者遂大悟,感激万分,说:“我今可以解脱,免去野狐之身了!明晨时分,还为大师为弟子收尸于山后!”翌日,僧众往山后寻找,得死狐于山岩中,怀海命以僧礼葬之。此后,人们便称狐死处为“野狐岩”,佛家由此引申称不懂禅道者为“野狐禅”。怀海于唐元和九年(814年)圆寂,享寿95岁,法身葬百丈山大雄峰下百丈寺西侧的“大宝胜输塔院”。唐长庆元年(821年),唐穆宗李恒赠谥怀海“大智禅师”。
   唐宣宗李忱为光王时,为武宗所忌,曾晦迹云游至百丈寺,并留吟《百丈山》诗而去。唐大中元年(847年)宣宗即位后,特敕赐百丈寺“大智寿圣禅寺”的匾额,从此百丈寺闻名全国。历代高僧如智斌、明雪、净泐、智源等都曾在此住持;历代名土如柳公权、柳宗元、罗隐、苏轼、黄庭坚、袁陟、蔡国珍、张致远、李士奇、阴镗、况思文等,都曾忘形于百丈山中,行吟于潦水岸边,留下大量的诗篇和墨宝。百丈寺在大雄山中留下的胜迹,方圆二、三十公里有四十余处,后人有“三寺五庙四十八庵”之美誉。其中著名的有“天下清规”、“佛石弹瑟”、“仙人旧馆”、“真源”、“碧云”等石刻;有“天子地”、“流觞曲水”、“野狐岩”、“黄犬墓”、“木人冢”、“皇娘墓”等胜迹及动人故事,曾吸引国内外圣贤、名公巨卿、骚人墨客来此观光览胜,朝觐参禅,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的佳话和脍炙人口的题咏。
禅茶

   茶的使用,在中国最少有4700年的历史。到唐代,茶文化伴随着茶禅的出现而确立。茶禅,也是伴随着《百丈清规》的诞生而形成。中国茶传入日本,于是有了日本的“茶道”;传入英国,于是有了伦敦的“午后茶”;传至欧美,于是有了“基督禅”。茶禅有自己独特的仪式,一般做一回禅是品三杯茶,而且每一次品茶也像过堂那样,是不可以言语的,每一次都必须缓缓地把茶饮完,哪怕有的时候它烫的要命。我想在这或苦或烫的茶水中,充分给我们展现了一种禅的态度。
历史发展状况

   唐朝时,百丈寺从于原址西北,旋被毁。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重建,张无尽作记。明洪武年间(1368-1398),香火极盛,附近禅寺林立,有“三寺五庙四十八庵”之说。清朝,百丈寺经多次整修,山门大殿,宏伟宽敞,梵宇层楼,蔚为壮观;寺后有“凌云寺”、“师表阁”依山相衬,后均被毁。
   清康熙年间,南昌知府叶舟重建。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旨敕修,内府按朝延颁发的图样加以改造,花费七千余金,咸丰六年(1856年)石达开率太平军驻寺十余日,佛像、僧房均被毁。咸丰十一年(1861年),李秀成率太平军经奉新,该寺再度被焚,所有经卷连同师表阁均付诸一炬。同治六年(1867年),僧清德、石兰等人化缘修理佛殿,装修佛像。今存残址,即为该次重修。1949年后,百丈寺仅存大雄宝殿及右侧的两栋客房,殿内正中的如来佛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只留下巨石砌成的佛像座及东侧地藏菩萨座基。改革开放后,百丈寺又重新进行了维修,现有大雄宝殿、玉佛殿、三圣殿及伽蓝殿等建筑。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