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速递

少年派已入选奥斯卡奖项 独家解密李安家乡

2012-12-16 11:19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12月16日(姚明)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影艺学院)14日公布由282部影片组成的第85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初选名单。在好莱坞颁奖季一直保持领跑态势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传记大片《林肯》和夺标呼声甚高的李安3D新片《少年

    国家旅游地理12月16日(姚明)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影艺学院)14日公布由282部影片组成的第85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初选名单。在好莱坞颁奖季一直保持领跑态势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传记大片《林肯》和夺标呼声甚高的李安3D新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多部大片顺利上榜。
 
    作为首位获得奥斯卡奖的华人导演,李安作品《卧虎藏龙》、《断背山》、《理智与情感》、《色·戒》都深受影迷喜爱。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他的首部3D电影,加上这个故事题材非常特别,曾被公认是不可能拍成的电影, 一开拍就获得极大关注。目前在全球公映后,获得较高的赞誉声和良好的票房收入。
 

    
   李安和扮演派的男演员苏拉-沙玛在一起



3D技术支撑了李安的情感表达

 

[地理解密]  李安——江西德安之子


    “我这个长子让爸爸充满了期盼,他给我取名‘李安’,一来是老家在江西德安,二来是爸爸来台湾时搭乘的轮船就叫‘永安号’,当年他可是死里逃生。”

               ———摘自《新闻人物》2006年4月刊专访中李安的自述。

                               

    2006年4月18日,在德安县丰林镇干部带领下,笔者和县台办的干部慕名来到台湾名导李安的老家乌石门,有幸找到了李安父亲当年的三位老夥伴,现场瞻仰了李安家的祖坟,寻访了李安家的老宅遗迹,对李安的父亲及老家的家族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老辈的深情追忆 

    乌石门是德安县丰林镇的一个小村庄,紧挨着昌九高速公路,距县城不到五公里,有德白公路穿村而过。村干部把我们带进村口一家小卖铺里,有三位精神矍铄、耳聪目明的老人家早早地在那里等候着我们。村干部介绍说,这三位老人都是李安父亲李升当年的夥伴,年龄都在七、八十岁。还未等我们提问,三位老人便争着拉开了话闸。 

    “李升老哥可是个难得的有情有义的好人呵”,八十岁的曾繁忠长长地吁了口气,“小时候的李升就被父亲李飞鸿送到上海读书,一年难得回来一次,所以我们很少在一起玩耍。1946年,李升学有所成,当上了省内崇仁县的县长,光宗耀祖,名传乡里。第二年,国民党在乌石门疯狂抓壮丁,我侥倖逃脱,几经辗转到崇仁县投靠李升。李升非常热情地收留了我,并安排我做了一名工友,相当于现在的通讯员。在崇仁的一年光景,李升总是想方设法照顾我,从没有叫我干过重活。要不是李升救了我,我可能连命都没了。1948年李升辞职回了家,看到贫苦人家的孩子老大了都上不了学,他就私人出资在县城创办了一所中学,让很多没钱上学的孩子免费就读。1951年土改开始,李升担心局势对自己不利,就决定远走他乡,到台湾避难。临行前,怕盘缠不够,就向我借了一个2.7毫克的金戒指。令我没有想到的是,1979年他从台湾给我汇来了200美元的戒指钱。李升老哥真仁义啊,几十年了,丝毫不提他当年对我的照顾,连一个小戒指他都记得。” 

  73岁的戴忠钿婆婆接过了话茬:“要论起来,我爷爷与李升是同一个辈份的呢,当年我家就住在他家隔壁。他家虽然比较富有,但都是靠办磨坊,做的是正经生意,从不放高利贷,剥削穷人。李升家是方圆几里有名的书香门第,个个知书达礼,心肠和善。1951年,上面来的工作组将他家定为地主,受尽了苦,我们村里人可没有一个遭践过他的家人,都悄悄地给他家送米送衣呢。现在好了,他儿子有出息了,老李家总算是可以扬眉吐气了。” 

    坐在边上的杨士志老人微笑着开了腔:“我今年84岁了,记得比李升老哥整整小四岁。当年他和德莲结婚的时候,我还去看过呢。他个子高,长得很俊,媳妇胖胖的。他们家的人取的名字都好听,什么灵儿,敏儿,瑞儿,莲儿……” 

    祖坟墓碑上“李安”二字 

    戴忠钿婆婆对李安一家最熟悉,在我们的要求下,她领着我们去看了李安家的祖坟。李安家的祖坟离村里仅有几分钟的路程,在一棵参天古树旁,一字排过去共6座坟,分别是李升在大陆的妻子杨德莲、哥哥李屏钰、父亲李飞鸿、祖父、祖母及李升的母亲张清秀的坟墓。坟上插满了鲜花,戴婆婆说每年清明节时李升在南昌的儿子李翰灵都要回来扫墓的。 

    “看,每座墓碑上都刻有李安的名字”,同行的台办干部惊喜地叫了一声。真的,李安、李岗的名字都有,而且非常清晰。不过我们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就是每座墓碑上都没有李升的名字。莫非是抱怨李升去台湾后好久不给家里来信,或者是只载后辈人的名姓,总之是不得而知。杨德莲坟墓的碑文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上写:母亲一生历经坎坷,是不平凡的一生。正如《调寄临江仙》所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据说,当年的德莲贤惠勤劳,能歌能舞,还会写诗。李升当县长时,德莲就是他的一名得力助手。李升远涉台湾时,德莲变卖了所有的金银手饰给他当路费。李升走后,德莲一直未嫁,而且顶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将四个儿女抚养成人。杨德莲还有一手很好的针线活,她就靠帮别人做针线度日。她乐观开朗,家里那么难,每天一边做活,还一边唱着歌的。 

    瞻仰完祖坟,戴婆婆还领我们去看了一下李安家的房宅旧址。老宅位于乌石古村的中央,佔地有两三亩,座西朝东,人说是一块风水宝地。可惜由于文革破坏,现在是片瓦不存,连墙基都无法找到。从前的乌石村也是进出德安的一个重要渡口,村东的博阳河过县城入鄱阳湖,村南有一个观音阁,一年四季青烟缭绕,香客不断,有一眼清泉长年不涸。

 

    “李安”之名传遍乡里

 

    李翰文是李升在大陆唯一的亲侄子,也是李安的堂兄,现在就生活离乌石村不远的桥头村桂家垅孙家。在李翰文的家里,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试着问他是否知道李安的近况,只比李安大四岁的他脱口而出:“今年他拍了一部叫《断背山》的电影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嘛,村子老老少少早就知道了,连我孙子都晓得。” 

    李翰文告诉我们,1980年伯父回来探亲时,曾见过伯父一面,还有堂弟李岗。李安同父异母的哥哥李翰灵现在南昌铁路局,姐姐李亚莲定居厦门,他们经常关注台湾亲人的消息。李翰灵每年清明都要到祖坟祭扫。去年得知伯父去逝,李翰文伤心不已。伯父走后,李翰文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远在台湾的亲人,通过各种途径打听情况。前不久,听说堂兄李安成了名人,他激动了好一阵子,逢人就说。说话间,李翰文从电视柜的抽屉里拿出一大摞光牒,全是李安拍摄的电影,有《卧虎藏龙》、《饮食男女》等等。李翰文说,真希望堂弟能回家来看一看,老家的面貌已经大变样了。 

    据了解,近年来,德安县有关部门加强了名人效应的宣传,李安就是重点宣传的对象之一。打开德安县官方网站“德安新闻网”的“东佳话苑”栏目,有一个子栏目叫“德安名人”,就能看到“名导李安”专题,网站经常更新,已经收集到了48条有关李安的动态报道。(李诗彪 万普贵)



 

[李家轶事]拒上央视认弟弟 李安姐姐道真情


 

  李亚莲手捧父亲李升的照片,追忆往事

  非常视点:

  2007年12月27日,以影片《色·戒》而获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的台湾著名导演李安走进了央视《艺术人生》演播大厅,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此前被江西人炒得沸沸扬扬的李安与他大陆的哥哥姐姐相认的感人场面并未如期出现。这一“意外事件”引起了江西人的种种猜疑。同父异母的大陆兄姐为何没跟李安相认?近日,李安姐姐李亚莲,含泪首次披露了个中缘由。

 

  辗转五次被送人

  不知生父在何方

  

  2007年12月24日晚10时许,家居南昌的李亚莲突然接到江西省德安县台办的领导打来的电话称:“央视的《艺术人生》栏目27日采访李安,我们希望你和你哥哥于26日赶到北京与李安一起录制节目,也好让你们分散了50多年的兄妹与李安相认,请务必作好准备,26日我们将派专车送你们去北京……”

  放下电话,李亚莲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看来,隐瞒了半个世纪的姐弟关系将要“见天”了。

  李亚莲1949年6月出生于江西省德安县乌石门村,父亲李升时任教育部主任秘书,家有一栋五井大宅院,还在九江开了一家“恒裕商行”,在德安有权有势。可是,李亚莲出生之际,正逢国民党政府岌岌可危,情势所迫,父亲李升已于亚莲出生两个月前到了欧洲。

  几乎一夜间,一个显赫的家族就衰败了;但由于李升的特殊背景,其家人的命运从此多舛不平……

  亚莲一出生,就随母亲进了监狱,虽然一月后母女恢复了自由,但家贫如洗,母亲杨德莲养活不了四个儿女,便将二女儿李翰敏送给了李升的一个同事,而将李亚莲送给了当地一姓黄的农会主席。可没多久,养父养母又因感情不和离异,随后李亚莲连续四次被转手送人。最后,曾在李家打过工的李飞凫、骆金秀夫妻收留了她。

  1966年,“文革”开始,正念中学的李亚莲被打成“资产阶级臭小姐”而挨了批斗。李亚莲在校呆不下去了,就回到了乌石门,先是做教师,后因家庭成分不好被除名;不久,她又参加了大队宣传队,也因成分问题被再次除名。

  万般无奈,深受成分之累的李亚莲于1966年底,在养父母包办下,嫁给了德安县城比她大10岁的工人陈通会。1970年,李亚莲在德安棉纺厂工作时生下女儿;1974年,李亚莲在县工具厂当电机修理工时,又生下儿子。

  丈夫陈通会本已做到了副厂长,可受累于李亚莲的“家庭问题”,组织问题一直未能解决,为此,陈通会对李亚莲充满了怨气,甚至闹过离婚,每次都是看在两个孩子的份上作罢。

  1980年,德安县成立了台办。

  3月的一天,台办的人突然找到李亚莲:“我们有你父亲李升的消息了,听说他在台湾!”

  李亚莲吓得脸色都变了:正是因为父亲的出走和身份问题,她五次被送人、多次被推上批斗台、多次砸了饭碗,历尽千辛万苦……台办的人见她心事重重的样子,就说:“时代变了,我们来找你,是想请你介绍一下你父亲的基本情况,另外给父亲写封信……”

  李亚莲称要跟哥哥李翰灵商量一下。

  父亲离开大陆后,李翰灵一直跟母亲生活在一起,1962年考入九江卫校,毕业后分到南昌铁路局工作,目前定居南昌。兄妹商量好后,分别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介绍了母亲和兄妹家的情况。

  李亚莲交信时,台办负责人特地表示:“有啥困难尽管反映,我们将尽力解决!”当时,李亚莲便试探着问:“我能换换工作吗?”那负责人说:“根据政府对台胞家属的政策,银行和供电局两家单位随你挑!”李亚莲回家便把好消息告诉了丈夫陈通会。

  哪晓得陈通会怕换了工作的李亚莲会离他而去,竟然不同意她换工作,她只得仍干电机修理。

  但此后,李亚莲跟台办的联系就多了,几乎每年都要参加县台办的中秋茶话会。祖国对台政策的改善,让李亚莲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于是,她大胆承包了工具厂电机修理门市部——李亚莲竟成了德安县第一个“吃螃蟹”的女人。

  

  四十年后父女认

  只有安弟未谋面

  

  1982年年初,台胞袁定年从美国绕道回德安探亲。李亚莲邀二姐袁瑞儿一起找到袁定年打听父亲的消息。袁一见到李亚莲就脱口大叫:“啊,你就是李升的女儿吧,你的动作和笑很像你父亲!”听了这话,李亚莲很激动,第一句话就问:“我父亲还活着吗?”袁定年笑着说:“活着,他活得很好!”李亚莲倍感欣慰,还把写给父亲的一封信和姐妹俩的照片交给了袁定年,托他带给父亲。

  袁定年告诉李亚莲姐妹,她们的父亲李升在台湾很有名的台南一中当校长,在台湾又成了家,并且生了孩子,但详情他尚不清楚。

  信被袁定年带走后,很久没有回音。直到1988年的端午,德安县磨溪乡一位名叫傅义淼的台胞回乡探亲时,李亚莲才得知了父亲一家的详情。

  傅义淼跟李升来往密切。他告诉李亚莲,李升在台湾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李安,小儿子叫李刚。

  傅义淼还说,李安在纽约大学学习期间,就拍摄了《追打》、《我爱中国菜》和《棒艺术家》等16毫米电影作品,1982年拍了《荫凉湖畔》,是个才子。李亚莲得知这些情况后非常高兴,又托傅义淼给父亲带了一封信。信中,李亚莲跟父亲说,母亲至今未改嫁,这边全家都非常想念他,邀父亲有机会回家看看。

  这封信如愿到了李升手中,并马上给李亚莲写了回信,称一定要回来看看。两个月后,乌石门一位名叫刘俊楠的台胞回来探亲,李升还托他给前妻杨德莲带来了一些生活费,刘俊楠转告李亚莲,李升说他1989年一定会回家看看。

  1989年3月15日,李升带着小儿子李刚终于回到阔别40年的故乡南昌。接到哥哥的电报后,李亚莲脸都来不及洗就赶到南昌哥哥家。李亚莲进屋时,哥嫂不在,尽管40年没跟父亲见过一面,但李亚莲一眼见到沙发上的那个沧桑老人就断定:那一定是她的父亲了,她傻傻地站在门口好一阵,竟说不出一句话。

  父亲抬头发问:“是亚莲吧!”李亚莲的泪水夺眶而出!父亲走过来,一把将李亚莲抱在怀里:“孩子,你受苦了!”听了父亲这句话,李亚莲哇地一声哭出声来。一旁的侄女劝道:“姑姑别哭,你该高兴啊!”李升动情地说:“让她哭吧,让她把40年的苦水全倒出来吧,她身材这么矮,就是吃的苦太多了……”

  痛哭一场后,40年从未谋面的父女俩促膝长谈。

  父亲告诉亚莲,1949年4月他去了欧洲,1950年到了香港,年底就到了台湾。到台湾后担任过台南二中、台南一中的校长。

  1954年,他另娶的妻子给他生了个儿子,为让后人铭记故乡“德安”,他为儿子取名“李安”。这次回大陆探亲认祖,本来是想让李安和李刚兄弟俩一起来的,但李安在美国拍电影未能成行。第二天,在李亚莲、李翰灵的带领下,李升、李刚一同前往德安老家乌石门祭祖,在祖先坟前,李升几次下跪磕头,含泪致哀。

  由于李升年事已高,加之患有糖尿病,李升和李刚在德安住了两天就回了南昌,一周后就回了台湾。

  父女相认后,李亚莲跟父亲就经常有书信往来。1993年,陈通会因病去世,李亚莲后经人介绍认识了在南昌做律师的王训贤,并最终与他重组了家庭,还定居在南昌。

  1992年,李安因电影《推手》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提名;1993年因电影《喜宴》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和第三十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父亲李升多次在电话中向李亚莲表示,一定要在他的有生之年接李亚莲兄妹到台湾看看,跟李安相认。

  后来,随着年事已高,加之糖尿病越来越严重,李升写字十分困难,父女俩的书信就少了;但随着李安事业的蒸蒸日上,弟弟越来越频繁地闯进李亚莲的视野:李亚莲开始留意中国的娱乐圈,密切关注着弟弟动态,盼着能与安弟相认。

  

  相知何必曾相识

  捎把故土寄相思

  

  2004年2月15日,李升因心脏病突发而离世。几天后,李安母亲托人给李亚莲几兄妹打来电话,告诉了他们父亲去世的消息。李亚莲非常难过,她后悔没能在生前与父亲留下一张合照。

  朋友得知消息后,都劝李亚莲趁机去台湾为父亲吊孝:“如今,你弟弟李安是大名人了,腰缠万贯,他不认你这个姐姐,你还不认他这个弟弟吗?父亲逝世,按照台湾的法律,亲生女儿说不定还可以继承一笔遗产呢!”但李亚莲却说,正因为弟弟李安是个名人,所以我才不能去打扰他!假如我们去了,台湾媒体一报道,那还不炸了锅,这时弟弟的心情已够难受了,我们不能添乱……最后,为了不给弟弟李安带来压力,李亚莲兄妹商量后放弃了去台替父吊孝。

  父亲逝世后,仿佛一只风筝断了线,李亚莲跟台湾的联系几乎就此中断。可每当她在电视上看到安弟时,就会盯着银幕,越看就越觉得父亲再世。有时,她还会剪下报纸杂志上有关李安的新闻,悄悄收藏——她盼着有一天,能亲耳听到弟弟喊一声姐姐。

  2007年9月30日晚,李亚莲突然接到德安县台办朱主任的电话:“李安要来江西了!上海电影集团要来江西拍《庐山恋》续集,李安任该片技术顾问,他们顺便会来庐山选景,具体时间还没确定,大约在10月1日至10日,你通知哥哥李翰灵,国庆期间别走远,李安的时间非常紧张,他们来了我会安排你们见面的……”

  李亚莲非常高兴,马上通知了哥哥。可10月6日晚,德安县台办又打来电话说,上海电影集团来了,但李安没来,他去伦敦了,李亚莲十分失落。

  不久,李安现身上海电影集团,得知消息后,德安县台办和宣传部的领导特意赶到了上海,见到了行色匆匆的李安。他们邀请李安回德安老家看看,李安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后来,德安县委宣传部和台办的人通过电话还把他们见到李安的情况告诉了李亚莲。

  2007年12月24日晚9时许,德安县台办的领导又打电话给李亚莲,邀请她和哥哥于27日前赶到北京,作为故乡的代表,与弟弟李安一起录制央视《艺术人生》节目,并且当场相认。当晚,李亚莲就给哥哥李翰灵在电话中商量:这个电话并非李安亲自打来的,因此很可能不是李安的本意;再说,53年来,兄妹俩跟李安从未谋面,李安是否已有心理准备?若是在《艺术人生》的录制现场贸然相认,李安会不会尴尬?于是决定放弃去北京的打算。

  然而,“李安有个姐姐在南昌”的消息却在江西不胫而走,九江《浔阳晚报》等媒体还纷纷报道了李亚莲和哥哥李翰灵要去《艺术人生》跟弟弟李安相认的消息。

  25日早晨8时许,德安县台办的专车到达南昌,还请来了记者,拍摄了李亚莲兄妹的家庭视频短片,李亚莲、李翰灵对着镜头,分别对李安说了几句心里话。

  12月27日下午,李安应邀做客央视《艺术人生》。在北京亚洲电视中心演播大厅,主持人朱军对李安进行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专访。节目录制接近尾声时,德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赵和平,县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王勇,县文广局局长柯宁安作为李安家乡的代表应邀上台,代表16万家乡人民为李安送去了三份礼物:取自李安老家和祖坟的故乡水土;印有李安肖像与简介的新年贺卡;画有德安十景和写有“安”字及陶渊明诗句的德安书画。

  最后,李安与观众一起观看了一个视频短片。当看到大陆的哥哥李翰灵、姐姐李亚莲拿着自己的相片,亲切地喊着“安弟,家乡亲人对你万分思念,希望你早日回来看看”时,禁不住热泪盈眶。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李安多次表示,感谢家乡的父老乡亲。离开录制现场时,李安先生还不时回头,与不远千里从家乡赶来的乡亲拱手道别。

  后来,李亚莲故意放弃了去北京跟李安相认的决定被传出来后,立马有人说她太傻。而李亚莲却说,这正是她对安弟一种特殊的爱——爱一个人可以把他藏在心里,相认不过只是个形式,爱他就不能给他添麻烦。 刘志阳/文图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