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都昌古镇
摘要:国家地理旅游12月19日(钟和) 本意是去寻鲁迅先生的鲁镇绍兴安桥头村。 人们总是矫情地寻找一个未被开发教化的世外桃源,却从未想过,真正到了那样一个地方,一个外乡人,该如何自适。相比于成熟的旅游景区里当地人(或者早已只有商人)娴熟的笑脸,随处可见
国家地理旅游12月19日(钟和)本意是去寻鲁迅先生的“鲁镇”绍兴安桥头村。
人们总是矫情地寻找一个未被开发教化的“世外桃源”,却从未想过,真正到了那样一个地方,一个“外乡人”,该如何自适。相比于成熟的旅游景区里当地人(或者早已只有“商人”)娴熟的笑脸,随处可见的能够轻易结成同盟的驴友,大量丰富的资讯、系统完整的标识及各种旅游服务设施,未开发或未成熟“太不商业”的旅行目的地不时会让人有惶惑感:你永远无法确定这条路是否正确除了一遍遍地询问当地人别无他法,你兴致勃勃找到此行专门要拜访的地方却被一张漠然的脸拦在外面,你甚至找不到遵从契约精神的住宿和饮食只能厚着脸皮冒点风险向当地人讨“施舍”要命的是他们可能根本听不懂你的话而你也听不懂他们的话……最终,我选择了网上相对有较多资讯的绍兴安昌古镇,期望从这个小镇想象迅哥儿的鲁镇,姑且替代不是太容易抵达的安桥头村。这当然是比几乎无人知晓的安桥头村容易得多的目的地,因为很显然是绍兴着意宣传开发的“古镇”,所谓绍兴四大古镇之首(网传的绍兴四大古镇,却从来没有人说得全它,我估计这又是当地旅游部门一拍脑袋想出来的宣传文案,却又在寡淡的现实面前半途而废,以至于终于没人说得全它了)。
不过夜的目的地本以为会是西塘乌镇那样水乡的副本,没想到安昌确实像网上有人形容的那样,是一个相对“粗砺”的水乡。有那些极富盛名的江南N大古镇在上,安昌虽然有了完整的旅游标识,并找到“绍兴师爷故乡”这样一个卖点,设置了一些景点,但估计除了邻近地区的人偶尔当到乡下郊游,应该很难吸引到江浙沪以外的游客。下午从绍兴市区出发前,听说我要去安昌,无论是三轮车师傅还是指路的路人都诧异为什么这么晚还要去安昌,原来,安昌是一个不过夜的旅行目的地。所以它并没有我所设想的临水客栈,只有真到了安昌,才明白为什么零落不多的几篇安昌游记里都只提到“安昌旅馆”。当地人也说,来这里玩的人几乎很少过夜,所以并没有客栈。几经折腾,抵达安昌天色已晚,得知不存在我想象的古香古色的临水客栈后,只能就近住在长街北岸西市段第一家写着“住宿”的旅馆。于是我住进了这种类似上世纪80年代的小旅馆,墙壁下方涂着斑驳的绿漆,屋顶上的白色涂层龟裂开不时无声落下,门和窗都很旧,在漏风——还有一张歪歪斜斜又想保持庄重的枣红色人造革单人沙发。唯独不像80年代的是房间的卫生间居然是坐式马桶(那个卫生间大得古怪,老板说那是打通另一间改造的,也对,以前的房子怎么会有“标间”概念呢)。好在老板一家人人很好,老父亲很热情,龟毛的我一次次提出各种琐碎的要求他都乐呵呵地下床帮我解决,还有一个女儿,是那种看起来很容易成为朋友的人,她说,让我委屈一下体验返璞归真的感觉。不过我住的并不是“安昌旅馆”。后来第二天一早起来转悠的时候,才发现安昌旅馆其实就离我住的地方不远,从复古的招牌看,应该也是充满上世纪“风情”的地儿(网上还有人说安昌旅馆没有热水,洗浴要到公共浴室,不知真假)。大概临水的长街上,就只有这两家住宿的地方了。
越北大市重镇安顿好之后,出门逛街。小雨淅淅沥沥,倒使古镇别有味道。七八点钟光景,许多店铺已经在收摊搭门板了,那些摊位上除了安昌特产扯白糖、腊肠、酱鸭、乌干菜之外,还有各色棉鞋、毡帽、针线、夹子什么极有生活气息的东西,逛了一圈下来,除了说当地话的当地人之外,没有看到一个游客。走走停停,跟摊主们讨价还价聊聊天,听别的买家与卖家的交谈,看“安昌供销社”前两位老太太饭后唠嗑,都让我觉得时光仿佛滞留在上个世纪。有一家杂货店,卖橡皮筋袜子日用品等等,两个妇女在挑选护肤品,她们对那个很尽职地介绍日霜、晚霜、眼霜云云的女店主叫:“你是老板自己都不用怎么行啊,自己先用得美美的来卖才好嘛。”那个从来只用雪花膏的女店主腼腆地笑笑。最后,顾客还是各买了一套,看得出来,她们是第一次打算像城里人一样用如此细化的护肤品。我扫了一眼玻璃柜里陈列的护肤品,除了本草相宜,其他牌子,诸如“兰婷”之类名字都挺乡土,并未听闻过。宝麟酒家名声很大,戴毡帽穿长袍的沈宝麟老人还被称为“安昌的代言人”。路过的时候,这个“代言人”正在和别人打牌,他高高大大红光满面,只是一个劲儿问我要不要吃饭,不吃饭的话,拍照他便赶紧以手遮脸,并说,只有他的客人才能拍照,并且会给他的客人选最好的角度拍。好在我并不想拍他,只是拍拍店招牌而已。沈宝麟就是那种被“驯化”的景区人民,少了淳朴多了世故,这当然并没有什么错(城里人去乡下玩,要求对方“淳朴”本就没什么道理),只是我有些不喜欢罢了。安昌古镇早是异常繁荣的地方,棉、布、米集散旺盛,为越北大市重镇。直至今天,它也商铺林立,从卖糖果到制作羽绒服到箍木桶等应有尽有,想来其除了旅游旺季之外,更多还是做本地人的生意。在这座简约的小镇里,还有民国年间“中国银行”旧址(白色的建筑,古香古色,也是景点之一),也可以想见它当年的经济地位。也许就是像《社戏》里“赵庄”那样的地方,像迅哥儿这样邻近小村庄的小孩,就会划着乌篷船到这儿来玩、瞧各种新奇玩意儿。古镇的回廊里挂着红灯笼,但除了檐下一串时断时续的彩色灯泡,并没有别的“夜景工程”,也是,既然没有什么游客,就不需要这些刻意营造氛围的东西。这里始终是一个生活气息远远大于旅游气息的地方。
碧水贯街千万居清晨七点多,昨夜的雨已停,地也干透了。古镇的晨有些寒冷,揣着绍兴买的暖手抱枕睡眼惺忪地走出来。这时才是第一眼看到小镇的天生丽质。当然,和其他江南水乡比起来,它算不上特别美丽,但就是有种粗朴素丽的气质,就像那种只搽雪花膏的姑娘。安昌的桥文化很出名,人称“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此时是秋季逼近冬日,原本覆满桥身的绿色爬藤植物,只剩下干枯缠绕的藤条以及零落的红红黄黄的叶子,倒使古桥别有味道。镇上照旧没有游人,有小小的没有同类的孤独感。我在各座桥上散步拍照。水道中,穿橙色马甲戴毡帽的工作人员正在打捞水中的杂物。他们拨着长蒿,间或和岸上的乡民或水中的同事打打招呼喊上两句话。长街两岸,有女人刚刚吃过早饭就隔着水道聊天,河水不宽,声音不必太高就能听清,一聊起来就不肯散去,有邻居出来倒水,加入进来,扯了几句又撤去。有老人弓着背在河道边慢慢地刷洗一双黑布鞋,细致从容,仿佛可以用全部的余生来洗净那双鞋似的。和中国大多数乡下一样,安昌古镇的居民主体还是老人。全镇很少看到年轻人,以至于找个帮忙拍照的人也很成问题,他们常常会说不会拍,甚至更老一点的,听不懂我的普通话,而我也听不懂他的乡音。有一个中年人,热情地叫来隔壁“中国银行”的管理员帮我拍;有一个带小孩的年轻妈妈,很愿意让我告诉她如何拍。印象最深的是在全镇最古老的“寺桥”上,我叫住一个步履匆匆赶路的中年妇女。她讲一口清楚的普通话,起先说不会拍,后来又说让我教她,还主动站在桥边先当模特让我调好焦距找好角度。然后,开口便讲起了:“其实我也不是这里人,我上海的。”这是一位1969年下乡到安昌来的上海知青。她反复问我,是不是能明白1969年的事?我说是的,我爸爸也是插队知青。她才放心了,继续说,那一年念初三,就到了这里来插队,也因为这里是父母的老家。后来嫁给当地人,就一辈子留在这里。到政策下来,可以有一人迁回去,她就把女儿的户口落在了上海。现在她和小儿子生活,但儿子也出去了,她照顾着孙子,眼下正是要去买宝贝孙子指明要买的什么玩具呢。她一直都把相机举成一个斜面,因此拍出来的照片并不好,但反复两次之后,我还是告诉她,拍得很好。她高兴极了。她还在讲:“其实我也不是这里人,我上海的。”在安昌,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几乎每家每户门前都挂得满满的酱鸭和腊肠。它们有一些就悬在屋檐下,像窗帘一样,有一些就晾在矮架上,像棉被一样。这似乎是一座“吃”的小镇,真的,从来没见过一个地方,会把这么多食物昭示在眼前,人们风干、腌制各种食物,陈列起来,在水边、在阳光下,留下斜斜的倒影,荡来荡去,述说着最民间的丰盈。
TIPS:行:从绍兴市区到安昌镇,有公交118和158,全程顺利的话大概50分钟左右。要提醒的是在绍兴客运中心并没有百度百科里说的118路,只有走到不远处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绍兴分院”对面的车站坐158。要坐118路可以在鲁迅中学乘坐。关于这两路车的其他停靠点,出发前可以先查一下,就近选择。还有百度百科说的5分钟一班其实也是错误的,据实际体会来说,去安昌的车并不那么好等。另,从安昌客运中心包车去安昌,大概能讲到60元一趟。公交车抵达末站安昌二号桥后,乘坐当地一种像是电动三轮车改造的营运工具,4元送到老街。食:在安昌吃了一晚一早。晚餐是腊肉(20元)和青菜(10元)配米饭,价格不算低,但分量挺足。个人感觉腊肉偏咸,但女店主好像被“侮辱”似的跳起来,说整个镇上的腊肠咸度都是统一标准的,怎么会咸?你们那边吃饭都不放盐吗?我也只好无语了。早餐,好像长街上也就那一家,在宝麟酒家附近,男人蒸包子女人包馄饨,买了一个肉包(1元)一个非常入味的茶叶蛋(1元),一碗馄饨(3元),吃得饱饱的。购:扯白糖在镇上有许多口味,原味、蓝莓、芝麻、桂花等等,小包的1元,中包的2元(5元3包),但镇上的扯白糖没有在市区鲁迅故里买的现场制作的扯白糖那种“扯糖如丝”的感觉,就像普通的小时候吃过的比较粗糙原生态的糖果。特别值得买的是香喷喷的乌干菜,有圆笋干菜、竹笋干菜,有上半年的下半年的,有笋中心的、边缘的……总之等次很多,价格从10多元到40元一斤,对于外行来说也只能碰碰运气,自己权衡了。另外酱鸭也是如此,根据大小和酱料不同,有10多元的,也有100元左右的。至于腊肠,比较适合旅行者携带的是真空包装一包8小条半斤的那种,全镇统一价格35元,我只能讲到30元一包。此外还有出现在大小摄影作品里的安昌代表性的老字号仁昌酱园,因为玻璃瓶不好携带我终于没买,感觉他们家的酱窝油(20元)和玫瑰醋(30元)应该不错,如果想送人,倒有小瓶的适合携带的礼盒装组合。另外还有两三家箍木桶,都说是非遗圆木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实打实的手工器具,倒是蛮实用又美观,有需要的可以买一买。玩:古镇上有包括“绍兴师爷馆”“中国银行”在内的大小七八个景点,联票35元,分开买一个5元(师爷馆没问过,不知道会不会贵一点),不过我都没去。一则看景点展览不是我此行的目的,二则实在是因为没有游客这些展馆都处于半开不开的状态。宿:安昌旅馆,按百度百科的说法是标间80元/晚,床位20元/晚,但从同一篇百科提供的其他资讯之滞后来看,估计现在的价格可能有所浮动了吧?另有就是我住的那家忘记名字的旅馆,就在老街北岸西市段第一家,一晚标间价70元,不带卫生间45元。其实还有安昌大酒店之类的,住宿条件肯定好多,不过就离老街较远了。
人们总是矫情地寻找一个未被开发教化的“世外桃源”,却从未想过,真正到了那样一个地方,一个“外乡人”,该如何自适。相比于成熟的旅游景区里当地人(或者早已只有“商人”)娴熟的笑脸,随处可见的能够轻易结成同盟的驴友,大量丰富的资讯、系统完整的标识及各种旅游服务设施,未开发或未成熟“太不商业”的旅行目的地不时会让人有惶惑感:你永远无法确定这条路是否正确除了一遍遍地询问当地人别无他法,你兴致勃勃找到此行专门要拜访的地方却被一张漠然的脸拦在外面,你甚至找不到遵从契约精神的住宿和饮食只能厚着脸皮冒点风险向当地人讨“施舍”要命的是他们可能根本听不懂你的话而你也听不懂他们的话……最终,我选择了网上相对有较多资讯的绍兴安昌古镇,期望从这个小镇想象迅哥儿的鲁镇,姑且替代不是太容易抵达的安桥头村。这当然是比几乎无人知晓的安桥头村容易得多的目的地,因为很显然是绍兴着意宣传开发的“古镇”,所谓绍兴四大古镇之首(网传的绍兴四大古镇,却从来没有人说得全它,我估计这又是当地旅游部门一拍脑袋想出来的宣传文案,却又在寡淡的现实面前半途而废,以至于终于没人说得全它了)。
不过夜的目的地本以为会是西塘乌镇那样水乡的副本,没想到安昌确实像网上有人形容的那样,是一个相对“粗砺”的水乡。有那些极富盛名的江南N大古镇在上,安昌虽然有了完整的旅游标识,并找到“绍兴师爷故乡”这样一个卖点,设置了一些景点,但估计除了邻近地区的人偶尔当到乡下郊游,应该很难吸引到江浙沪以外的游客。下午从绍兴市区出发前,听说我要去安昌,无论是三轮车师傅还是指路的路人都诧异为什么这么晚还要去安昌,原来,安昌是一个不过夜的旅行目的地。所以它并没有我所设想的临水客栈,只有真到了安昌,才明白为什么零落不多的几篇安昌游记里都只提到“安昌旅馆”。当地人也说,来这里玩的人几乎很少过夜,所以并没有客栈。几经折腾,抵达安昌天色已晚,得知不存在我想象的古香古色的临水客栈后,只能就近住在长街北岸西市段第一家写着“住宿”的旅馆。于是我住进了这种类似上世纪80年代的小旅馆,墙壁下方涂着斑驳的绿漆,屋顶上的白色涂层龟裂开不时无声落下,门和窗都很旧,在漏风——还有一张歪歪斜斜又想保持庄重的枣红色人造革单人沙发。唯独不像80年代的是房间的卫生间居然是坐式马桶(那个卫生间大得古怪,老板说那是打通另一间改造的,也对,以前的房子怎么会有“标间”概念呢)。好在老板一家人人很好,老父亲很热情,龟毛的我一次次提出各种琐碎的要求他都乐呵呵地下床帮我解决,还有一个女儿,是那种看起来很容易成为朋友的人,她说,让我委屈一下体验返璞归真的感觉。不过我住的并不是“安昌旅馆”。后来第二天一早起来转悠的时候,才发现安昌旅馆其实就离我住的地方不远,从复古的招牌看,应该也是充满上世纪“风情”的地儿(网上还有人说安昌旅馆没有热水,洗浴要到公共浴室,不知真假)。大概临水的长街上,就只有这两家住宿的地方了。
越北大市重镇安顿好之后,出门逛街。小雨淅淅沥沥,倒使古镇别有味道。七八点钟光景,许多店铺已经在收摊搭门板了,那些摊位上除了安昌特产扯白糖、腊肠、酱鸭、乌干菜之外,还有各色棉鞋、毡帽、针线、夹子什么极有生活气息的东西,逛了一圈下来,除了说当地话的当地人之外,没有看到一个游客。走走停停,跟摊主们讨价还价聊聊天,听别的买家与卖家的交谈,看“安昌供销社”前两位老太太饭后唠嗑,都让我觉得时光仿佛滞留在上个世纪。有一家杂货店,卖橡皮筋袜子日用品等等,两个妇女在挑选护肤品,她们对那个很尽职地介绍日霜、晚霜、眼霜云云的女店主叫:“你是老板自己都不用怎么行啊,自己先用得美美的来卖才好嘛。”那个从来只用雪花膏的女店主腼腆地笑笑。最后,顾客还是各买了一套,看得出来,她们是第一次打算像城里人一样用如此细化的护肤品。我扫了一眼玻璃柜里陈列的护肤品,除了本草相宜,其他牌子,诸如“兰婷”之类名字都挺乡土,并未听闻过。宝麟酒家名声很大,戴毡帽穿长袍的沈宝麟老人还被称为“安昌的代言人”。路过的时候,这个“代言人”正在和别人打牌,他高高大大红光满面,只是一个劲儿问我要不要吃饭,不吃饭的话,拍照他便赶紧以手遮脸,并说,只有他的客人才能拍照,并且会给他的客人选最好的角度拍。好在我并不想拍他,只是拍拍店招牌而已。沈宝麟就是那种被“驯化”的景区人民,少了淳朴多了世故,这当然并没有什么错(城里人去乡下玩,要求对方“淳朴”本就没什么道理),只是我有些不喜欢罢了。安昌古镇早是异常繁荣的地方,棉、布、米集散旺盛,为越北大市重镇。直至今天,它也商铺林立,从卖糖果到制作羽绒服到箍木桶等应有尽有,想来其除了旅游旺季之外,更多还是做本地人的生意。在这座简约的小镇里,还有民国年间“中国银行”旧址(白色的建筑,古香古色,也是景点之一),也可以想见它当年的经济地位。也许就是像《社戏》里“赵庄”那样的地方,像迅哥儿这样邻近小村庄的小孩,就会划着乌篷船到这儿来玩、瞧各种新奇玩意儿。古镇的回廊里挂着红灯笼,但除了檐下一串时断时续的彩色灯泡,并没有别的“夜景工程”,也是,既然没有什么游客,就不需要这些刻意营造氛围的东西。这里始终是一个生活气息远远大于旅游气息的地方。
碧水贯街千万居清晨七点多,昨夜的雨已停,地也干透了。古镇的晨有些寒冷,揣着绍兴买的暖手抱枕睡眼惺忪地走出来。这时才是第一眼看到小镇的天生丽质。当然,和其他江南水乡比起来,它算不上特别美丽,但就是有种粗朴素丽的气质,就像那种只搽雪花膏的姑娘。安昌的桥文化很出名,人称“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此时是秋季逼近冬日,原本覆满桥身的绿色爬藤植物,只剩下干枯缠绕的藤条以及零落的红红黄黄的叶子,倒使古桥别有味道。镇上照旧没有游人,有小小的没有同类的孤独感。我在各座桥上散步拍照。水道中,穿橙色马甲戴毡帽的工作人员正在打捞水中的杂物。他们拨着长蒿,间或和岸上的乡民或水中的同事打打招呼喊上两句话。长街两岸,有女人刚刚吃过早饭就隔着水道聊天,河水不宽,声音不必太高就能听清,一聊起来就不肯散去,有邻居出来倒水,加入进来,扯了几句又撤去。有老人弓着背在河道边慢慢地刷洗一双黑布鞋,细致从容,仿佛可以用全部的余生来洗净那双鞋似的。和中国大多数乡下一样,安昌古镇的居民主体还是老人。全镇很少看到年轻人,以至于找个帮忙拍照的人也很成问题,他们常常会说不会拍,甚至更老一点的,听不懂我的普通话,而我也听不懂他的乡音。有一个中年人,热情地叫来隔壁“中国银行”的管理员帮我拍;有一个带小孩的年轻妈妈,很愿意让我告诉她如何拍。印象最深的是在全镇最古老的“寺桥”上,我叫住一个步履匆匆赶路的中年妇女。她讲一口清楚的普通话,起先说不会拍,后来又说让我教她,还主动站在桥边先当模特让我调好焦距找好角度。然后,开口便讲起了:“其实我也不是这里人,我上海的。”这是一位1969年下乡到安昌来的上海知青。她反复问我,是不是能明白1969年的事?我说是的,我爸爸也是插队知青。她才放心了,继续说,那一年念初三,就到了这里来插队,也因为这里是父母的老家。后来嫁给当地人,就一辈子留在这里。到政策下来,可以有一人迁回去,她就把女儿的户口落在了上海。现在她和小儿子生活,但儿子也出去了,她照顾着孙子,眼下正是要去买宝贝孙子指明要买的什么玩具呢。她一直都把相机举成一个斜面,因此拍出来的照片并不好,但反复两次之后,我还是告诉她,拍得很好。她高兴极了。她还在讲:“其实我也不是这里人,我上海的。”在安昌,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几乎每家每户门前都挂得满满的酱鸭和腊肠。它们有一些就悬在屋檐下,像窗帘一样,有一些就晾在矮架上,像棉被一样。这似乎是一座“吃”的小镇,真的,从来没见过一个地方,会把这么多食物昭示在眼前,人们风干、腌制各种食物,陈列起来,在水边、在阳光下,留下斜斜的倒影,荡来荡去,述说着最民间的丰盈。
TIPS:行:从绍兴市区到安昌镇,有公交118和158,全程顺利的话大概50分钟左右。要提醒的是在绍兴客运中心并没有百度百科里说的118路,只有走到不远处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绍兴分院”对面的车站坐158。要坐118路可以在鲁迅中学乘坐。关于这两路车的其他停靠点,出发前可以先查一下,就近选择。还有百度百科说的5分钟一班其实也是错误的,据实际体会来说,去安昌的车并不那么好等。另,从安昌客运中心包车去安昌,大概能讲到60元一趟。公交车抵达末站安昌二号桥后,乘坐当地一种像是电动三轮车改造的营运工具,4元送到老街。食:在安昌吃了一晚一早。晚餐是腊肉(20元)和青菜(10元)配米饭,价格不算低,但分量挺足。个人感觉腊肉偏咸,但女店主好像被“侮辱”似的跳起来,说整个镇上的腊肠咸度都是统一标准的,怎么会咸?你们那边吃饭都不放盐吗?我也只好无语了。早餐,好像长街上也就那一家,在宝麟酒家附近,男人蒸包子女人包馄饨,买了一个肉包(1元)一个非常入味的茶叶蛋(1元),一碗馄饨(3元),吃得饱饱的。购:扯白糖在镇上有许多口味,原味、蓝莓、芝麻、桂花等等,小包的1元,中包的2元(5元3包),但镇上的扯白糖没有在市区鲁迅故里买的现场制作的扯白糖那种“扯糖如丝”的感觉,就像普通的小时候吃过的比较粗糙原生态的糖果。特别值得买的是香喷喷的乌干菜,有圆笋干菜、竹笋干菜,有上半年的下半年的,有笋中心的、边缘的……总之等次很多,价格从10多元到40元一斤,对于外行来说也只能碰碰运气,自己权衡了。另外酱鸭也是如此,根据大小和酱料不同,有10多元的,也有100元左右的。至于腊肠,比较适合旅行者携带的是真空包装一包8小条半斤的那种,全镇统一价格35元,我只能讲到30元一包。此外还有出现在大小摄影作品里的安昌代表性的老字号仁昌酱园,因为玻璃瓶不好携带我终于没买,感觉他们家的酱窝油(20元)和玫瑰醋(30元)应该不错,如果想送人,倒有小瓶的适合携带的礼盒装组合。另外还有两三家箍木桶,都说是非遗圆木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实打实的手工器具,倒是蛮实用又美观,有需要的可以买一买。玩:古镇上有包括“绍兴师爷馆”“中国银行”在内的大小七八个景点,联票35元,分开买一个5元(师爷馆没问过,不知道会不会贵一点),不过我都没去。一则看景点展览不是我此行的目的,二则实在是因为没有游客这些展馆都处于半开不开的状态。宿:安昌旅馆,按百度百科的说法是标间80元/晚,床位20元/晚,但从同一篇百科提供的其他资讯之滞后来看,估计现在的价格可能有所浮动了吧?另有就是我住的那家忘记名字的旅馆,就在老街北岸西市段第一家,一晚标间价70元,不带卫生间45元。其实还有安昌大酒店之类的,住宿条件肯定好多,不过就离老街较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