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速递

跟着歌曲,走进红色江西

2013-02-06 11:50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2月6日南昌讯(周诗意)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这首歌谣一直深深地烙在无数人的脑海中。也许朴实不华的的歌词只是被大家随意吟诵,但这就是当时红


  国家旅游地理2月6日南昌讯(周诗意)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这首歌谣一直深深地烙在无数人的脑海中。也许朴实不华的的歌词只是被大家随意吟诵,但这就是当时红军生活的真实写照。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湘赣两省敌人在对根据地进行军事会剿的同时还实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红军官兵们的物资生活非常艰苦,他们每天吃的是红糙米,就着南瓜、红薯煮着吃。在如此恶劣的局势下,井冈山用红米饭、南瓜汤养育了革命的火种。

  井冈山是一片山区,真正的山区。其中部为崇山峻岭,两侧为低山丘陵,从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冈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五大哨口是进入“城堡”必经的“城关”把守此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潮湿多雨的气候更增加了浓重的雾气,山隙的光线在云雾中恍惚穿行,让重峦叠嶂在轻纱缭绕下显得愈发迷离。这种复杂的地形,易守难攻,哪怕近在咫尺,密林中也有无数藏身之地,虚虚实实,让人难以一看究竟。1927年秋,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家红军,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因而井冈山以“革命摇篮”而饮誉海内外。
  
  现在的井冈山还保留了大量的革命人文景观,是土地革命初期中国工农红军革命遗址最集中的地方。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居旧址有几十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 井冈山的自然景观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景区内峰峦叠嶂,峪壑幽深,溪流澄碧,林木蓊郁。主要景观的类型有:峰峦、山石、瀑布、溶洞、气象、高山田园风光、次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温泉等八类。具有雄、险、秀、幽、奇的特色。可以春赏杜鹃、夏观云海,秋眺秀色,冬看雪景。尤以雄险的山势、奇特的飞瀑、磅礴的云海、瑰丽的日出、烂漫的杜鹃花而蜚声中外。当年郭沫若游览井冈山时曾感慨万千,挥笔留下了“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赞美诗句。

  今天,井冈山正以崭新独特的面貌迎接国内外佳宾的光临。革命先驱的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迎来了革命的曙光,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
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当淅淅沥沥的春雨洒过岚烟迷茫的山野,沉寂了一段漫长冬季的映山红,忽然间婴儿似地从酣睡中苏醒,全身上下储满了勃勃生机。

  映山红学名杜鹃花,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如今的井冈山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每年春天,这里同样“红”透半边天,因为在参天挺立的水杉之间,在浓荫馥郁的梧桐之下,以树的姿态密密匝匝地伸向蓝天的杜鹃也迎来了绚烂的花期,为绿色的山林增添了或红色、或粉色、或白色的斑斓色彩。微风过处,花影绰绰,如裙摆飘飘,让人沉醉。在所有观赏花木之中,称得上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最为广泛的。白居易赞曰:“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鞭蓉芍药皆嫫母”。在世界杜鹃花的自然分布中,种类之多、数量之巨,没有一个能与中国匹敌,中国,乃世界杜鹃花资源的宝库!

  井冈山上的杜鹃种类繁多,有云锦杜鹃、鹿角杜鹃、猴头杜鹃等约30个名贵品种,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这里独有的珍稀树种“井冈山杜鹃”。它不仅有清新扑鼻的花香,而且还拥有独具一格的“渐变”色:初开时为粉红色,然后逐渐变成紫红色,色泽绚丽、妩媚多姿,非常独特。

  暮春初夏时节,是赏杜鹃的最好季节,由于高山气候,加上杜鹃品种繁多,笔架山杜鹃林盛花期也较长,从每年四月上旬一直到五月底,花开一个半月,盛花时节架山成了一望无涯的花海,红花、紫花、黄花、白花、还有三色相继的花,竞相怒放。

  笔架山景区位井冈山茨坪的南面,距茨坪12公里,是井冈山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南大门,主要包括行洲和笔架山两大区域景点,总面积为17.2平方公里。因峰峦的十七个峰依次排列,形同笔架,故而得此名。笔架山海拔一千三百五十七米,山上有举世罕见的十里杜鹃长廊。

  红军正如笔架山上开遍的杜鹃花一样,带给人希望与重生。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在枪林弹雨的洗礼中,前赴后继,视死如归,把一腔腔追寻光明和真理的热血,洒遍在每一寸土地上。映山红,红得艳丽如血,红得壮烈多姿!烈火一样燃烧在山坡上、岩石边、丛林间、瀑布旁簇簇丛生、朵朵绽放的映山红,是红军来了的象征,是是革命之花,是英雄之花,是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开创新中国的斗争之花!




“红井水哟,甜又清
千年万代流不尽
吃水不忘挖井人
时刻想念毛主席……”


  在江西瑞金一个小村庄,村庄有一口井,井的旁边竖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口井说的就是瑞金沙洲坝的红井。这首歌,《红井水》,曾经唱遍了大江南北。
  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到沙洲坝后,毛泽东就住在这个村子。他发现村民饮水困难后,召集了全村的人开了一次解决饮水困难的村民大会,决定开凿一口水井。毛泽东带领几个红军战士在村前几十米的地方进行了水源的勘探,并破土动工,群众见毛主席亲自在开挖井水,也纷纷带着工具一起动手,在挖到5米深的地方,一股泉水喷涌而起,并终于挖好了,并用鹅卵石砌成,此后,其它沙洲坝的村民也纷纷开挖井,村民们的吃水问题终于解决了。

  1950年,瑞金人为迎接中央南方老根据地慰问团的到来,维修了这口井,并取名为“红井”,并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上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以示沙洲坝人民对毛主席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后又将木牌改为石碑。 

  数十年已过弹指一挥间,今日沙洲坝已是2万人的大镇,经济实力名列瑞金市前茅。据镇领导介绍,60年代沙洲坝建起九界坑水库,提供农田灌溉水;80年代接入自来水后,现已普及到家家户户。“水井早已成为纪念文物了!现在的瑞金有这样一种说法,去瑞金不去沙洲坝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旧址等于没去;而去沙洲坝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旧址不去红井体会“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真实情感,就等于几十年前白读了精致的小学课文。

  如今,水井成文物,故地变遗址。然而,它们所代表的精神和传统依旧薪火相传。

  红色,是江西文化的底色。在这片朴素而富饶的红土地上,江西以它飒爽的风姿等待着四方来宾的检阅!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