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韩城:万民同祭“中华史圣”司马迁
摘要:3月31日,“中国韩城2013癸巳年民祭史圣司马迁系列文化活动”在陕西韩城司马迁文化广场举行。来自海内外多个国家的学者、民祭代表、司马迁后裔以及当地民众、游客等上万人齐聚于此,共同祭拜伟大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国家旅游地理 陕西渭南3月31日讯(焦养忠)作为清明祭祖的重要活动,陕西韩城千百年来一直遗存着民祭司马迁的风俗,这也成为司马迁后裔一年一度聚会的日子。3月31日,“中国韩城2013癸巳年民祭史圣司马迁系列文化活动”在陕西韩城司马迁文化广场举行。来自海内外多个国家的学者、民祭代表、司马迁后裔以及当地民众、游客等上万人齐聚于此,共同祭拜伟大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与以往不同,今年的祭祀大典本着节约办会的原则,自始至终一切从简,更显民祭特色。
祭祀司马迁是与继祭祀黄帝、孔子同等重要的三大祭祀活动之一。上午10时,祭祀大典在气势宏伟、刚劲热烈的韩城行鼓表演中开场。首先,8名司马迁后裔向史圣敬献花馍与祭品,后裔代表净手上香;随后,81名司马迁后裔列成方阵,行三叩九拜大礼,用最庄重的形式缅怀先祖圣贤。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祭祀大典没有在规模上寻求突破,而是更突出史记文化的传播。主办方在活动现场设置了万人书写《史记》活动,由包括冯、同两姓司马迁后裔在内的万名参与者,每人书写一句司马迁的名言名句,然后赠与现场群众,由此把《史记》文化传递出去。而象征着《史记》130篇的130名书童,身着汉服、手持莲花灯组成方阵,齐诵《史记》名句,意在表明青少年一代要把司马迁的《史记》发扬光大。同时,海内外司马迁研究专家、知名学者也将棋盘与古琴献与史圣,象征以“剑胆琴心”追比古人,继承文脉。
活动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这里有他的祖茔、生地。千百年来遗存冯、同两姓同祭一个祖先和唱跑台子戏等独特的民间祭祀仪式。如今,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韩城继承千年文化传统,在保护这一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借文化之力大兴旅游业,打造全国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一切从简,发扬全社会提倡的“勤俭、节约”风尚,是今年司马迁民祭大典的组织原则。据了解,民祭大典从人员组织、地点选择、现场布置、餐饮标准等,秉着方便、适度原则,拒绝一切铺张浪费。
31日下午,来自国内、以及韩国、日本等外国专家学者召开了“司马迁精神与史记研究论坛”,挖掘司马迁的人格精神和《史记》文化,围绕司马迁至今尚未解开的治学、死亡等方面谜团,各自发表研究成果。
此次癸巳年民祭“史圣”司马迁活动一共持续两天,除了民祭大典及史记研究论坛外,主办方还组织了百家旅行社采线、百家媒体采风、王立群史记讲座以及媒体、嘉宾观看民俗“跑台子戏”等多项文化活动。民祭活动结束后,游客还可参观游览韩城各个景点。
韩城素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的美誉,在这块土地上,有党家村古民居、陕西最大的元代建筑博物馆——普照寺、梁带村两周遗址等1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司马迁祠墓是韩城代表性古迹,坐落在韩城市南10公里芝川镇韩奕坡悬崖上,该祠墓始建于西晋永嘉4年,后经数次重修和扩建,现在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曾有国内外近三百万游客前来祭拜。韩城古城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六座古城之一,城里有众多居民四合院,规模宏大、古朴典雅;有文庙、城隍庙、东营庙等明清古建群,有七十二条巷道,纵横交错,而处处可见的门楣题字更昭示出这里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文化景区通过对古城保护性改造及对景区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将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让更多的人前来韩城,拜司马,游古城。
活动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其实早在2010年,韩城就借助当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势头,将这种千百年来积淀的韩城史圣祭拜文化,作为当地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挖掘。2012年,韩城共接待游客278万人,同比增长52.6%,实现综合收入10.26亿元,同比增长53.3%。”
韩城自2012年被陕西省列为计划单列市,迎来了更好的发展契机,凭借悠久的历史人文、自然景观,秉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路,韩城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推动旅游业大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力支持“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文化景区建设,全面构建具有韩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3-5年把韩城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吸引国内外游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