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方江西等地土地沙化现象严重(图)
摘要:最近一次较全面的南方土地沙化调查是于2009年开展的国家林业局第四次沙化土地监测。这次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南方的湿润沙化土地分布广泛,面积达0.88万平方公里,涉及地区包括福建、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广东等12个省区市的260个县市区。
位于长江中心的江西彭泽县棉船镇金星村的沙化土地(4月9日摄)。
国家旅游地理 江西南昌4月16日讯 行走在水草丰美的我国南方地区,却不难发现一些小规模的“沙漠”隐藏于秀水青山之间。这些星罗棋布的沙化土地,被当地称为“江南伤疤”。近年来,非法采砂、滥伐林木等人为因素正加剧沙化,让南方的土地变得伤痕累累。
记者在世界地球日(4月22日)前夕顺着长江和鄱阳湖一路寻访沙化土地,所到之处,景象触目惊心。
地处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腹地的江西省都昌县多宝乡新屋刘村深受土地沙化困扰。记者看到,靠近多宝水库的1.5亩农田已沉积两米多深的沙土,连野草都难以生长,而村公路边的路基被洪水冲刷出的半人深的沙沟沙壑清晰可见。60岁的村民刘仙贞告诉记者,村庄和农田曾遭遇山洪冲击,因缺少资金治理,泥沙沉积越来越厚,可耕种的农田人均不到7分地。
记者溯流而上,来到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江西与安徽交界的彭泽县定山镇东光村。在这里,来自江边的流沙步步逼近村庄,堆积起来与防洪大堤齐平。据介绍,全村1500多亩耕地中有800多亩面临内涝。
东光村村支书陶辉林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东光村到处都是“光头山、白沙子”,高的上百米,矮的几十米。经过近30年的治理,状况有所改善,但有些变化却是难以逆转。他回忆:“小时候经常到江北的安徽省宿松县复兴镇走亲戚。坐的是小轮船,河对岸有码头,河中间有绿洲。然而,如今绿洲变沙洲,对面的码头也被沙子掩埋,不见踪迹。”
一般认为,沙漠化、荒漠化是只属于北方干旱区的问题,而南方则是雨量充沛、山清水秀。在这种普遍意识下,南方土地沙化,一直是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最近一次较全面的南方土地沙化调查是于2009年开展的国家林业局第四次沙化土地监测。这次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南方的湿润沙化土地分布广泛,面积达0.88万平方公里,涉及地区包括福建、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广东等12个省区市的260个县市区。
近年来南方土地沙化趋势正变得不容乐观。长期关注南方土地沙化的学者江西省农业大学教授刘苑秋的研究发现,一方面“由于非法采砂、滥开垦、滥挖树等行为难以制止,导致局部仍存在固定沙地向半固定沙地转移、轻度向中度和重度转移现象”;另一方面“鄱阳湖流域水位持续下降,增加了沙化土地面积扩大风险,有调查表明鄱阳湖风化流沙正以每年3至5米的速度持续向外推进”。
更大的挑战还来自于气候变化。根据气象部门评估报告预测,未来20年南方平均气温将普遍升高,到2020年,一些省份平均增温约0.6℃,降水量增加10%左右。专家分析,干旱和洪涝将使南方沙化土地扩展的风险不断增大,若不加快治理,还将进一步增加“潜在的生态威胁”。(新华社记者周科摄)
这是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江西与安徽交界的彭泽县定山镇东光村的沙化土地(4月10日摄)。
江西都昌县多宝乡的沙山(4月10日摄)。
江西都昌县多宝乡帅建山村村民在清理堆积在稻田中的泥沙(2012年7月17日摄)。
拼版照片:位于江西南部的赣县五云镇一处因滥伐林木导致的水土流失现象。图为碗口粗的树木被砍伐,留下光秃秃的山地,山林被毁导致水土流失,山路被冲刷成一个个大坑,农田被泥沙覆盖(左至右,上至下)(2011年3月22日摄)。
江西南部的赣县五云镇一处因滥伐林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段(2011年3月22日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