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安辽塔 辽代黄龙府遗留至今唯一古建筑
摘要:长春8处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之一,涵盖了长春市从青铜时期至辽金、清末、伪满以及建国初期,不同时期最典型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其中,古朴壮观的农安辽塔是黄龙府和农安的象征,是我国北方罕见的辽金时期文物之一,也是我国最北的古
农安辽塔
国家旅游地理 吉林长春5月16日讯 长春8处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之一,涵盖了长春市从青铜时期至辽金、清末、伪满以及建国初期,不同时期最典型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其中,古朴壮观的农安辽塔是黄龙府和农安的象征,是我国北方罕见的辽金时期文物之一,也是我国最北的古塔。
辽代佛教盛行产物
农安辽塔位于农安县黄龙路与宝塔街交会处,又称黄龙塔、龙湾塔,是辽代黄龙府遗留至今的唯一古建筑。
根据《长春市志·文物志》记载,农安辽塔建于辽圣宗太平三年至十年,即公元1023年至公元1030年。辽圣宗时,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都发展到鼎盛时期,辽代佛教很盛行,农安辽塔至今犹存,是辽代佛教在这里盛行的物证。虽久经风雨侵蚀,塔基遭到破坏,仍未倒塌,说明辽代建筑技术的卓越。
农安辽塔经历风雨侵蚀,新中国成立前,已呈两头细中间粗的棒槌形,岌岌可危。1953年,吉林省人民政府拨款进行第一次修缮。修缮过程中,于塔身第十层中部的方室内台上,发现硬山式木制小房,房内有释迦牟尼佛像、观音菩萨像、银牌、木盒、瓷香盒、瓷香炉、骨灰布包(内有舍利子)等遗物,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根据等级和质量分析,当时农安辽塔所在的寺庙规模大,香火繁盛。1982年,农安辽塔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古塔恢复了原貌,并在塔基2100平方米的范围内,修起了钢筋水泥围栏。
八角十三层 塔高44米
农安辽塔为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由座、身、刹三部分组成,通高44米。塔座呈八角形,每边长7米,高1米,塔身基部东西直径8米,南北直径8.30米,用不同形制的青砖、平瓦、筒瓦、猫头瓦、水纹瓦等建成。
塔刹和塔身的衔接处,8个斜坡戗脊塑有各种兽类,狮子在前,龙马居中,戗兽尾随。戗脊两侧各有四条凸起直线圆筒瓦,筒瓦一端均砌着圆形瓦当,瓦当周围刻着双重套环,中间刻成“喜”字图案。戗兽的尾端,镶一铁环,挂有凤铎,13层共挂104个。凤铎内镶衔三翼状铎舌,铎舌上焊有十字形铎锤。每遇风吹,风铎摇动,金铁齐鸣,铮铮作响,悦耳动听。据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出版的《农安乡土志》记载,塔的四周还镶有铜镜。
塔身上面是塔刹。塔刹的基础部分是三层敞口仰莲。仰莲上置鼓腹、细颈敞口宝瓶,宝瓶上是铜制镀金“圆光”,内为车轮形的卷曲花纹。“圆光”之上,筑一铜制镶金仰月,月牙向天,仰月留有双层空边,中间雕刻云卷。仰月之上,镶有5颗铜制镶金宝珠。第2颗宝珠上面有一宝盖,其顶端是两颗宝珠呈葫芦形连在一起。宝盖上焊有4根铜莲,分别垂挂在塔脊的铁钩上。
(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供稿 记者/邵梁整理 董竞琦/摄) / 据城市晚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