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速递

湖北洪湖:1000多年前 洪湖底曾是古村落?(上)

2013-06-06 23:28

摘要: 去年年底,同为本姓住在螺山镇袁家湾的村长赖志清与赖晓平在喝酒聊天时,提到本村靠近洪湖的水稻田内,经常可以挖出很多古代的瓷器、陶片、砖瓦,而老人们都说,此地从来没有人居住过。在上世纪70年代“围湖平地”运动之前,这里还是湖区。

   

   发现古代村落废墟的湖边是围垦后的水稻田。
 

   赖晓平曾在考古挖掘现场看到深埋在地下已经成为化石的重阳木。他推测,约在北宋时期逐渐消失的云梦泽湖床曾经生长着大量的重阳木群落。
 

  作为江汉平原的乡土树种,重阳木很好地适应了洪涝多难的云梦大泽,而随着近代云梦泽的消失与人们不断开垦陆地,难以适应环境变迁的重阳木数量急剧减少。
 

  赖晓平相信,作为历史的见证者,重阳木不是孤独者。淹没在湖床之下的古村落遗址,也许在某个年月,与这些重阳木相比为邻。
 

  国家旅游地理 湖北荆州6月6日讯(记者 钱烨 采写/摄)

  ■发现

  湖畔水稻田,挖出瓷器与砖瓦
 

  5月31日,阵雨,因为连接螺山与白螺之间的桥梁坍塌,车子几乎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赶到赖晓平居住的柘木村。作为民间考古爱好者,他近年挖掘整理的家乡民歌“啰啰咚”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赖晓平的真正职业是乡村医生,就在我抵达柘木村乡村医疗室时,一个发烧的孩子正被他按在椅子上打针。赖本人有一个全然不像爱好文化的魁梧身材。
 

  去年年底,同为本姓住在螺山镇袁家湾的村长赖志清与赖晓平在喝酒聊天时,提到本村靠近洪湖的水稻田内,经常可以挖出很多古代的瓷器、陶片、砖瓦,而老人们都说,此地从来没有人居住过。在上世纪70年代“围湖平地”运动之前,这里还是湖区。
 

  湖里怎么会有人居住的痕迹?听到赖志清酒后一番话,赖晓平有些怀疑,并在今年2月末开始进入袁家湾考察。得到的瓷器、砖瓦与渔民嘴里的传说竟都吻合——此地可能在洪湖形成之前,存在一个跨度在魏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的古代村落吗?
 

  但是,从赖晓平收藏的残砖断瓦中亦可以看到,清初以后,这些延续了大概1200年的村落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了,而且被淹没在洪湖之下?
 

  清代初年,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这些村庄被湖水淹没,而在清代监管此地的《监利县志》上有没有记载关于这些村落的蛛丝马迹呢?
 

  种种迹象似乎与这面前的一汪湖水的形成有关。当地渔民嘴里也有传说,此地曾经设有文泉县,因为地陷,整个县城被淹到水底。
 

  ■求证

  砖瓦、碎瓷,与消失的文泉县
 

  3月下旬,长江大学教授李玉泉在得知洪湖湖底可能存在古村落后,组成了一个10人的考察团到洪湖市螺山镇湖区遗址考察。
 

  考察结果显示,螺山镇西南岸边,现在是一片围湖而成的稻田和鱼池的古代湖区,确实存在村落遗址,村落废弃后残存的砖瓦、碎瓷集中掩埋在池塘与稻田之间的隔垱下。
 

  从发现的砖瓦、碎瓷可辨认,其年月横跨宋至元、明、清时期。
 

  在后来的调查总结中,李玉泉表示因水位上涨,无法涉足。加上水草疯长,掩盖了一些遗迹,所以这次考察,只是见识了遗址之一角,暂不能明确其面积范围,但从大量的生活物证可以看出,此处应属沉积的古村落废墟。
 

  这些村落从何而来?
 

  众所周知,洪湖是古云梦泽消失后,遗留在江汉平原上最大的一个淡水湖泊,早在《周礼·夏宫·职方》中,就记载“正南曰荆州,……其泽薮 曰云梦泽”。综合古籍,赖晓平认为先秦两汉时期所指的云梦泽,大致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以北,湖北省江陵县以南,武汉以西。
 

  在这方圆九百里的区域面积内,湖汊水网非常密集。而在此之初,因为汉水与长江从上游带来的泥沙淤积,湖汊之间不断被抬平的大陆就有古人居住。
 

  到了北宋,因为金兵与蒙古先后入侵,北方中原的居民大量南迁至云梦泽,湖区人口不断增加,并出现围垸用来抵挡云梦泽不断泛滥的洪水。
 

  元代记载的云梦泽地区平均11年遭受一次洪水,而到了明代就是九年一淹,汉水与长江上游的泥沙仍在不断堆积,使得彼此分裂,众多地势低洼的湖汊水网逐渐淤平成一个整体的湖面。
 

  根据《监利县志》记载,明代,洪湖地区就基本形成了上、下洪湖的格局,云梦泽的势力范围逐渐后退,湖区被淤积的泥沙填存,几乎消失。
 

  赖晓平认为,目前在洪湖湖底发现的村落遗址应该集中分布在上、下洪湖之间的分散的大陆桥上,并因为人口的增加而于清康熙年间在新堤设立了文泉县治所。
 

  去年8月,在参与柘木乡境内因修建监利至武汉的高速公路而破土挖掘的清代墓葬中,赖晓平清理出厚达1.8米的21层淤积层,赖晓平说这很好地解释了洪湖的形成与古云梦泽消失的原因。
 

  仅仅距今100多年的清末墓葬,就被历次洪水带来的泥沙掩埋了1.8米。而在过往的历史长河中,云梦泽的变迁,村落被淹没在洪湖湖底的原因,似乎都清晰可见。
 

  赖解释,两江相夹的洪湖,在明代形成的上、下洪湖格局并没有最终定型。根据《监利县志》对清代康熙年间的记载,洪湖地区的文泉县确实一度存在过,但是很快被洪水带来的泥沙抬高湖面而淹没了,文泉县成为中古历史上建制时间最短的县,仅仅存在了两年的时间,就并入现为仙桃地区的沔阳府。
 

  ■消失

  可能与长江改道有关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导致了上下洪湖的大陆桥在极短时间内的消失?
 

  民间多持“地陷”的说法,并附会上一段“泥马驼县令”的传说。赖晓平认为,这期间可能发生过很多次洪水,而最后的两年间,一场洪水终于把阻隔上、下洪湖之间的大陆桥连通了,自此尚未改变。而位于洪湖上游的长江故道似乎也在支撑着这种说法。
 

  监利、洪湖所处的荆江段是长江流域历史上发生洪水、决堤事件最多的江段,即使在如今修建了长江大堤,在google地图上,上溯监利10公里,九曲回肠的长江河床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历史上几次大的变道遗留下的痕迹。
 

  赖晓平称,目前能够从地图上辨识出来的长江故道,最早的是位于监利尺八镇东港湖,明代在此改的道,清代长江河床在今柘木乡老江河,目前刚被设立为“长江中游四大家鱼养殖放流中心”。
 

  而最近的一次改道,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集成乡,长江改道后,原本在湖北境内的集成乡称为湖南在湖北境内的一块飞地。
 

  毋庸置疑,每一次长江改道都会发生一次较大的洪水泛滥,而这些洪水带来的泥沙每一层的堆积在古云梦泽的湖床之上,造成原本分裂的低洼地被不断抬高,而原本高出来的陆地,也被逐渐抬高的湖水侵蚀殆尽。/据长江商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