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记录宁夏石嘴山市最后的“贫民窟”(图)
摘要:记者走访了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和惠农区的多位居住在棚户区的居民,用镜头记录下“塞上煤城”最后的棚户区居民的生活状态。这些居民中,有的已经在外面租房居住,有的还继续住在老房里,但他们每一个人都怀揣着一个“安居梦”。
国家旅游地理 宁夏石嘴山9月6日讯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街道工人街社区的原洗煤厂老旧小区内,46岁的马连生在院子里生火准备烧开水。他在这里已经居住了14年(9月3日摄)。
石嘴山市是国家“一五”时期布局建设的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有“塞上煤城”之称。从建市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纷纷来到石嘴山支援建设,广大建设者在矿区及附近居住,逐渐形成了大面积的城市棚户区。随着煤炭资源逐步减少,下岗失业人员多、低收入人员多、残疾人多、棚户区面积大的“三多一大”问题日益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变得迫切繁重。
自2005年以来,国家下达石嘴山市各类棚户区改造安置任务67318户,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17亿元,改造86个片区,拆迁棚户区住房面积超过345万平方米,已建成安置房60301套422万平方米。目前,全市仍有未安置的棚户区居民21655户,石嘴山市计划到2015年全面完善建设项目的配套设施,让这最后的两万多户居民住进新房。
近日,记者走访了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和惠农区的多位居住在棚户区的居民,用镜头记录下“塞上煤城”最后的棚户区居民的生活状态。这些居民中,有的已经在外面租房居住,有的还继续住在老房里,但他们每一个人都怀揣着一个“安居梦”。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这是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街道工人街社区的原洗煤厂老旧小区一景(9月3日摄)。
这是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街道工人街社区的原洗煤厂老旧小区外景(9月3日摄)。
这是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街道工人街社区的原洗煤厂老旧小区。该小区1965年投入使用,是“十二五”期间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棚改的重点区域(9月3日摄)。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街道工人街社区的原洗煤厂老旧小区内,53岁的张凤友在摘屋外挂着的大蒜。他现在和妻子已经搬到外面的租房里,这里平时就租给附近工地上的工人(9月3日摄)。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火车站街道的花园社区,在这里居住了快40年的居民贾凤兰正端着一盆菜准备去清洗(9月4日摄)。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街道工人街社区的原洗煤厂老旧小区内,两位租住在这里的年轻人在院子里聊天。他们都是在周边一家饭店工作的打工者(9月3日摄)。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街道工人街社区的原洗煤厂老旧小区内,46岁的马连生在屋里安装新的灯泡。他在这里已经居住了14年(9月3日摄)。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街道工人街社区的原洗煤厂老旧小区内,52岁的刘淑梅坐在已经外租出去的旧房子里。她在这里生活了近20年,前几年才搬出去(9月3日摄)。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街道工人街社区的原洗煤厂老旧小区内,46岁的马连生推着自行车走出屋子。他在这里已经居住了14年(9月3日摄)。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人民街道工人街社区的原洗煤厂老旧小区内,53岁的张凤友向记者展示自家残破的天花板。他现在和妻子已经搬到外面租房住了,这里平时就租给附近工地上的工人(9月3日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