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面花,讲好中国故事
摘要:2016年8月28日,长安大学赴陕西黄陵“非遗‘面花’文化传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完成。
王民政老人制作黄陵面花的工艺流程:磨刀、压面、捏面花、蒸面花、塑造成型
王民政老人的妻子田梦芹和制作好的面花
制作面花所需工具:剪刀、镊子、梳子、汤匙、盒盖、小刀等
双龙戏珠
母子情深
2016年8月28日,长安大学赴陕西黄陵“非遗‘面花’文化传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完成。本次实践活动由文传学院团委书记黄珞老师带队指导,来自中文、新闻、广编、会计等不同专业的11名学生各显其能,秉承着“美丽中国”实践团的宏伟目标,研究黄陵面花深厚文化意蕴,追溯黄帝陵千年文明之源,感悟轩辕山华夏精神之魂。
走访黄陵——感怀浓浓文化之韵
本次活动以实地调研、走访艺人、亲身实践、问卷调查、查阅文献等研究方法来探究黄陵面花发展现状,并发掘其在艺术价值、民俗文化、历史要素等方面的文化意蕴。通过黄陵面花的制作、文字、图像、影视资料的获取,来记录和传承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建设性的发展意见,为非遗讲好“中国故事”做出有益探索。
“讲好中国故事,传承黄陵面花”,队员不断对黄陵面花进行价值挖掘,唤起了不少当地人对这项优秀文化更深切的认同感。
寻访匠人——感受深深工匠精神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工匠精神”,给人耳目一新,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与思考。工匠精神是手工生产者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的工作态度。是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
脑海中浓浓的的面花情怀依旧让人记忆犹新,这就不得不提及黄陵面花继承人——王民政老先生。
匠人精神,无外乎三点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 三个词,十二个字,却苛刻得令人敬畏——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住诱惑,克服得困难,数十年如一日,全心全力做好一件事。
王民政老人匠心语录:“人生在世,离不开自己民族文化的根,也离不开文化对我们心灵的滋润和鼓舞,因为它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灵魂,是鼓励我们滿怀信心勇敢面对挑战的源动力。”
探访面花——感悟淳淳艺术之美
黄陵面花在制作过程中保持和发扬了材质的色泽、肌理、纹饰等自然美,注重造型的生动和色彩的搭配,美的视觉感受主要在于对自然材料、工艺的追求,带给人们美好的心理和视觉享受。面花不仅仅是手工艺术,它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独特的本元文化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文化气质,其文化内涵丰富深刻。
黄陵面花在黄陵民间文化中有极强的代表性,它起源于对黄帝的祭祀,又融入黄陵人日常的生产生活,是一种民俗文化的符号,也是一种原汁原味的乡土艺术,更是一种虔诚信仰和喜庆心情的结晶。
如何让民间文化与时俱进,适应大众的审美要求,并更好的传达“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这是时下黄陵面花、乃至中国丝绸之路饮食文化等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本实践队将对黄陵面花文化价值意蕴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唤起当地的人乃至三秦人民对于黄陵面花这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促使其后继有人,薪火相传。并望以此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共同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