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背椋鸟正式“入籍”上海鸟类名录
摘要:灰背椋鸟正式“入籍”上海鸟类名录。湿地
中国林业网8月2日讯 近日,观鸟爱好者在上海南汇东滩发现1只灰背椋鸟(Sturnus sinensis)雌鸟,并拍下照片。当时,这只灰背椋鸟正在大堤内侧的刺槐林附近觅食。
灰背椋鸟并非是行踪隐秘的鸟类,通常栖息于开阔地,主要在树枝或电线上活动,便于观察,并且不易认错,这种鸟类近年来记录增多和观鸟爱好者观鸟频次增加有关。
灰背椋鸟最早一个记录出现于2008年9月21日,由于上海并非灰背椋鸟的自然分布区,当时的记录被定级为附录Ⅱ(F类),即可能是引入种,以及逃逸或放生后,尚未有超过10年以上稳定(或繁殖)记录的鸟种。而如今,根据近十年来的观鸟记录来看,灰背椋鸟在上海野外的观测记录有逐步增多的趋势。记录最初出现在迁徙季节,现在则在繁殖季节也能看到。同时,在上海的动物贸易市场中,也极少有这个物种。综合以上因素可以说明,这个物种可能存在一个向北扩散的种群,并且时常会路过上海。因此,这个鸟种可以确定为野生鸟类,即“转正”至A类物种。
鸟类记录定级依据:
A类:可以确定在上海出现过的野生鸟类;
B类:引入种或逃逸种,在上海已经有10年以上稳定繁殖记录的鸟类;
C类:历史上的记录,但已经超过50年以上无确实野外记录的鸟类。
D类:历史上的记录,仅见于文献资料,但记录来源和生存状况不明的鸟类;
另外2个级别不列入正式名录,作为鸟类名录的附录:
附录Ⅰ(E类):尚无足够证据证明,未消除疑虑的鸟种;
附录Ⅱ(F类),即,可能是引入种,以及逃逸或放生后,尚未有超过10年以上稳定(或繁殖)记录的鸟种。(上海市林业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