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理荟萃

震憾人心的“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图)

2020-12-10 17:23 国家旅游地理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陕西延安12月10日讯(通讯员 刘安沐)延安,大名在外,人人皆知,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和全国少年教育基地。延安市古称肤施、延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旅游地理陕西延安12月10日讯(通讯员 刘安沐)延安,大名在外,人人皆知,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和全国少年教育基地。延安市古称肤施、延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我这次的目标是延安市的安塞区,今天,我要带你好好欣赏一下享誉全球的安塞腰鼓,体验一下富有及其浓厚的陕北风土人情。

“中国腰鼓之乡”-延安安塞

安塞区以前叫安塞县,2016年撤县设区,归属延安市管辖。安塞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腹地,鄂尔多斯盆地边缘,延安市正北。安塞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朵民间艺术“奇葩”,它们是腰鼓、剪纸、民间绘画和陕北民歌。陕西是革命的根,延安又是中国的魂,延河水曾经养育着许多革命前辈为新中国开天辟地。安塞本来是延安的贫困县,但是这几年由于有国家良好的政策扶持,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提高。站在延河边可以遥望到墩山上一个高达22米的巨型腰鼓,该巨型腰鼓是“黄土风情”休闲旅游度假村的一部分,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鼓类建筑,堪称“天下第一鼓”。

据悉,在安塞,腰鼓舞蹈男女老少皆会,它是陕北汉族民俗舞蹈。表演时由十几人、上百人,甚至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安塞,“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几乎人人都会打腰鼓。在安塞,腰鼓手遍布城乡,其中专业鼓手有1万余人。为传承发扬安塞腰鼓文化,安塞区在冯家营村专门开辟了一块黄土地作为文化大舞台,以腰鼓表演和民俗观光吸引游客,并优先吸纳贫困户中的腰鼓手,在文化传承的同时助力脱贫攻坚。

据介绍,安塞腰鼓先后参加过全国城市运动会、大学生运动会、农民运动会、十一届亚运会、香港回归庆典、国庆50周年和55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的表演和50多部中外影视片的拍摄,并应邀赴美国、德国、泰国、新西兰等16个国家参加大型对外文化交流活动。2009年10月1日,安塞“千人腰鼓”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群众游行表演活动,备受世界瞩目。

安塞腰鼓源远流长,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据有关资料记载,安塞腰鼓的形式与发展和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及民情习俗是分不开的。安塞位于陕西省延安地区的北部,地域辽阔,沟壑纵横,延河在境内蜿蜒流过,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历史上就是军事重镇。当地群众传说,早在秦、汉时期,腰鼓就被驻防将士视同刀枪、弓箭一样不可少的装备。遇到敌人突袭,就击鼓报警,传递讯息;两军对阵交锋,以击鼓助威;征战取得胜利,士卒又击鼓庆贺。

安塞腰鼓多采用集体表演形式,队伍包括拉花女角、伞头、蛮婆、蛮汉等角色,和“跑驴”、“水船”,等各种小场节目组成浩浩荡荡的民间舞队。在表演上强调整体效果,要求动作的整齐统一和队形变化的规范性,主要通过鼓手们豪迈粗犷的舞姿和刚劲有力的击鼓技巧,充分展现生息在黄土高原上的男子汉们的阳刚之美。

腰鼓的表演形式可大致分为“路鼓”和“场地鼓”。“路鼓”腰鼓队在行进中边走边舞的一种表演形式,前由两名伞头领队,后随由挎鼓子和拉花组成的舞队乙-伞头身后紧随的一位挎鼓子,称“头路鼓子”,他必然是技艺精湛的击鼓能手,全队的动作变换和节奏急缓统由他来指挥。队伍的后部是扮成蛮婆、蛮汉的丑角,也有的扮成孙悟空、猪八戒等唐僧取经中的人物,随意扭动,逗笑取乐,以增添节庆的欢乐气氛。

“场地鼓”是指腰鼓队到达表演地点,打开场子后的表演形式。开始时由伞头挥伞号令,顿时鼓乐齐鸣,众舞者随伞头翩翩起舞。这一段叫“踩大场”,表演节奏缓慢,目的是打开场地,拉开队伍,稳住观众情绪。第二段载歌载舞,表演节奏渐快,动作幅度较大,队形变化繁多。

近年来,安塞腰鼓为了突出挎鼓子的技巧,表演“场地鼓”时由挎鼓子在场内单独表演。众鼓手在头路鼓子的指挥下,精神振奋,击鼓狂舞,此时只见鼓槌挥舞,彩绸翻飞,鼓声如雷,震撼大地,声势逼人,极富感染力。安塞腰鼓作为陕北高原特有的陕西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它那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震憾人心的“天下第一鼓”

很早很早以前,各种各样宣传片中的陕西:遍地的兵马佣、漫天的黄沙、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我一直很向往能够亲眼看看这盛大的场面。前不久我终于如愿以偿,近距离的欣赏了一场气势宏大的安塞腰鼓表演。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二百多人的腰鼓队,从山顶奔腾跳跃而下。霎那间,鼓锤上下翻飞、红绸飘舞;白男红女翻腾跳跃、尘土飞扬。舞动的人群占据半个山坡,好壮观的安塞腰鼓!在腰鼓表演中,时尔穿插单人、双人、甚至三人表演。其中我看到一个十八九岁的小朋友,活泼灵动,俏皮可爱。安塞腰鼓真是后继有人啊。

舞王登场了,这是一个典型的西北汉子。黑红的脸庞,刻满了风吹日晒的痕迹;粗壮的身材,担起的是家与国的希望。跃动的舞姿,给予人美的享受;开心的笑容,是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及对未来的向往。我站在表演队伍的侧前方,时不时的会有表演人员踢起的尘土扑面而来。而我手中的相机喀嚓喀嚓响个不停,完整的纪录了舞王踢土的过程,这一脚踢起的尘土,一大部分扬在我的头上,好在我事先有准备:口罩、眼镜、帽子全副武装,尘土从羽绒服的帽子上滚落全身。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也充分表达了陕北高原人民极具激情的生活态度。

山坡周围沟壑纵横,灌木丛生,远处矗立着高大的风车。据了解,表演者都是来自四周的七里八乡,他们平日里都有各自的职业,多数是农民。他们中有夫妻、姐妹、姑嫂,共同的爱好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据说他们曾在各地表演,去过北京,远赴海外,出演过上百场。当地习惯说是 “打”腰鼓,安塞腰鼓可一人单打,可双人对打,也可几十人乃至几百人群打。表演首先以群打开始。只见16个人排成整齐的队伍,男女各半,手持红绸,腰挎小鼓,脚踏鼓点,动作整齐有力,热情奔放。简陋的“舞台”,开放的环境,更烘托了安塞腰鼓的地域风情。

安塞腰鼓让我有两点感受:一是,他们的表演主要是以“扭”、“舞”为主,腰挎的小鼓只是起装饰作用,掌握节奏的鼓点来自旁边的大鼓。他们的踢腿跳跃,动作明快,刚劲有力,有点儿像武术;他们的扭腰转身,整齐划一,优美流畅,又有点儿像秧歌。无论像什么,这就是安塞腰鼓,足以让我们享受。

二是,表扬者在表演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热情洋溢的精神面貌,可以看得出来,这种热情洋溢是发自他们的内心,是他们热爱安塞腰鼓的一种自然流露,表演对于他们而言完全是一种享受。他们的热情奔放,他们对于安塞腰鼓的心态才真正的让我们震撼了!就个人而言,有一个爱好,陶醉于其中,享受于其中,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我这时真的很羡慕他们。安塞腰鼓表演在我们的热烈掌声中完美结束。我内心在默默祝愿安塞腰鼓这一传统文化遗产越来越红火!

据当地朋友介绍,1996年,延安市安塞区就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第一次体味安塞腰鼓。精彩出色的表演,让我们大开眼界,那威猛震悍的鼓声,刚毅有力气势雄伟的舞步,让我的心灵受到剧烈的撞击,为之感动!让人震撼难忘!

安塞腰鼓为世界瞩目。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完全不愧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安塞女子腰鼓队

安塞女子腰鼓队

安塞人的激情

安塞人的激情

安塞小伙们的腰鼓阵

安塞小伙们的腰鼓阵

安塞腰鼓甲天下

安塞腰鼓甲天下

黄土地上的激情狂欢安塞腰鼓

黄土地上的激情狂欢安塞腰鼓

黄土高坡上的陕北腰鼓振天响

黄土高坡上的陕北腰鼓振天响

黄土高原上的喜庆腰鼓

黄土高原上的喜庆腰鼓

陕北汉子(雕塑)

陕北汉子(雕塑)

陕北黄土高原

陕北黄土高原

陕北爷爷的笑容

陕北爷爷的笑容

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

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

延安安塞腰鼓后继有人

延安安塞腰鼓后继有人

延安历史地标-宝塔山与延河水

延安历史地标-宝塔山与延河水

延安领袖群雕

延安领袖群雕

延安旅游工艺品

延安旅游工艺品

延安天下第一鼓

延安天下第一鼓

延安窑洞风情

延安窑洞风情

延安之魂

延安之魂

责任编辑:吉中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