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理荟萃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稿]中国命运定于此村——西柏坡(图)

2021-03-16 08:40 国家旅游地理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河北石家庄3月16日讯(通讯员 刘安沐)西柏坡,是我国革命圣地之一。

国家旅游地理河北石家庄3月16日讯(通讯员 刘安沐)西柏坡,是我国革命圣地之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决定解放战争走向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西柏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49年3月23日,就是在这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迁入北平的。西柏坡现已成为了红色旅游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我追寻中共百年历史足迹,又来到了中国革命胜地西柏坡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带着一种期待、一种信念,也带着对西柏坡这片革命老区的久仰之情,我走进了这片神秘的土地,走进了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慢慢地掀开了西柏坡精神的每一层面纱。

西柏坡坐落于石家庄市平山县境内的一个小山村,这里人烟稀少,山地起伏,走进西柏坡,看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根本不会让你联想到这里曾经是中共中央政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更不会让你相信新中国会从这里走来,走向世界,走向富强、走向民主,从此在世界舞台上告别那些曾经酸楚的过往,如今立于世界之林,成为一个泱泱大国。这就是历史,历史是无法改变,也无法复制,这就是西柏坡精神。

走进西柏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高的“革命圣地西柏坡”纪念碑以及纪念碑基座上掩映在红花绿草中“赶考”两个大字。进入西柏坡广场,可见广场不大,但苍松翠柏,四季常青,广场南边是一望无际的大水库,极目远眺云里雾里太行环抱,好山好水好树,与初春北方的其他地方相比,这里更加清新宜人,景色优美。栩栩如生的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赶考”群雕铜像位于广场中央,引来无数游人瞻仰、拍照………

走进西柏坡,一种敬畏感油然而生,同时也会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与兴奋。看着一排排民房,我就迫不及待地直奔中央政府所在地各领导人的住所,当脚步迈进小院的那一刻起,我立刻进入一种莫名的状态,看着一些陈旧的民房,那些曾经在电影里多次演绎的画面不时在我脑海里播放,那些伟人的身影,那些曾经的岁月,犹如把我带回从前。

当我来到毛主席旧居,走进房间,看着毛主席不足十平米的办公室内存放着一张茶几、两个沙发、一张桌子,茶几上存放着几个专为来访者饮水所用的杯子,看着这些,我的内心一直纠集,有些说不出的滋味,很是难受,他的办公与住宿相通,一床、一椅、一桌,实在简陋,让人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中共最高领导人的住所。

走出大门,我发现在门前有一个大的石磨盘,民房的墙上也留下了毛泽东旧居门牌的字样。后来得知,夏日里,磨盘旁成了毛主席办公场所,那里是他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商讨军机大事的地方,因此还留下了“磨盘上摆下雄兵百万”的佳话。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朱德、懂必武的住所也是如此,陈设简单,相当简陋,只是他们各自的小民房里,住着不同的工作人员和不同的相关机构。

走进人民解放军总部遗址,看着狭窄的军委作战室,简陋的机要通信设备,我不敢相信这里是指挥过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内的战役24次、大小战斗190余次,共消灭国民党军队230万余人的作战指挥场所。看着这些数据,看着这些设施,心里感到十分寒酸,但听着导游说:解放后一名台湾老军人到西柏坡参观时,看到中央军委作战室简陋的办公场所,他感叹地说了三句话:“国民党该败,国民党该败,国民党该败啊”,听到这些,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犹如一股力量在我血液里奔腾,内心澎湃,倍感敬佩,敬佩先辈们不仅为我们争取了新中国的独立,而且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跟随导游,听着他们的细细解说,我还参观了条件十分简陋的会议遗址,感受着七十多年前“伙房盛会”的余温,寻找着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线索与根源。从导游口中得知,在这里,我们党不仅在战略上获得了全国性的重大胜利,而且召开了几次历史性的重大会议,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转折。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机关食堂召开了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简称九月会议),制定了全党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今后发展任务,同时对建立人民政权、成立了临时中央人民政府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三大战役胜利后,中共中央又于1949年3月5日—13日在西柏坡机关食堂里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说明了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的任务和主要途径。

会议还根据毛主席的建议,作出了: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的六条规定。通过了《关于军旗的决议》,规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应为红色加五角星加‘八一’二字”,从此军队有了统一的军旗。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审议通过了国旗、国歌、国徽外,而且审议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完成了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重大转折。

走进西柏坡纪念馆

参观完旧址,我又来到了广场北边的西柏坡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我们看图片、观实物、听故事、找初心。据悉,西柏坡陈列馆开放于1978年5月26日纪念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30周年之际,后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修改完善。陈列展览馆由原来倚山而建的两层四合院扩建为三个四合院,建筑面积由原来的4100平方米扩大到6100平方米,为营造序厅、三大战役半景画馆等重要亮点创造了充足的展示空间。

进入纪念馆,迎面看到的就是这组大型的铜雕,这是第七届中央为会员的77位委员和候补委员,背景是雄伟绵延的太行山山脉和西柏坡中央大院,下方有八个大字,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是1988年原文化部长黄镇来西柏坡参观时所题词,也是西柏坡纪念馆的主题,铜雕的两侧是具有纪念碑意义的四处革命纪念地,上海一大会址,井冈山遵义延安组成的浅浮雕群,寓意着中国共产党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从西柏坡这个普通的小山村走向了北平,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

党中央为什么要选择西柏坡作为全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建党早,群众基础好。平山县位于晋察冀边区的南部,是著名的抗日模范县。二是西柏坡一代的物产丰富。三是西柏坡的地理位置优越。西柏坡东临华北平原,西依太行山,进可攻,退可守,战略位置非常优越,历来为兵家争夺之地。良好的群众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富饶的物产,使党中央选择了西柏坡。

漫步展室,这里有重点介绍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领导解放区土改的有关情况。1947年7月17日,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会场就设在西柏坡恶石沟西岸一块较为平坦的空地上,当时在沟端的草坪上搭了一个布棚作为主席台。来自各解放区的1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刘少奇、朱德等同志作了报告。会议开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经过充分讨论,9月13日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彻底的土地法,10月10日党中央在陕北神泉堡正式向全国颁布实施。

来到电报廊,还未走进就听到了滴滴滴的发报声。三大战役期间我军取得了辉煌战果,但作为总指挥部的西柏坡却是非常普通的小平房,周恩来同志曾说,我们这个指挥部一不发人,二不发粮,三不发枪,就是天天往前线发电报,就把国民党打败了。在三大战役期间,从西柏坡发往前线的电报有300多封,这里陈列了其中的37封,嘀嘀嗒嗒的发报声,营造了当时这种既紧张又忙碌的气氛。

三大战役半景画,纵深12米,高10米,全长50米,它把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场景自然衔接,浑然一体,并通过声、光、电结合的效果,生动再现了我军在大决战中势如破竹的壮观景象。

在西柏坡纪念馆,按照顺序我仔细地参观了十个陈列馆,馆内有大量的文物,照片和资料,可能是出于书法爱好,也可能是出于对伟人的敬佩,那些当年毛主席、周总理等当年的亲笔书信和电报吸引了我,基本上每封书信和电报我都阅读了一遍。十个陈列馆看完,就像是看完了一部纪录片,当年的场面都好像历历在目,令人钦佩。

站在西柏坡这块神圣的土地上,望着那面鲜红的党旗,不禁心潮难平。先辈们意味深长的教导、振聋发聩的告诫依然在耳畔回响。当我离开西柏坡时,仍在由衷地感慨,无论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要牢记历史,在生活和工作中发扬“西柏坡精神”,要团结奋斗、迎接挑战、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学习进取、敢于创新,做一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

美丽的西柏坡游船码头

美丽的西柏坡游船码头

西柏坡“赶考”丰碑林

西柏坡“赶考”丰碑林

西柏坡国家安全教育馆

西柏坡国家安全教育馆

西柏坡红旗雕塑

西柏坡红旗雕塑

西柏坡纪念馆内的大型人物浮雕

西柏坡纪念馆内的大型人物浮雕

西柏坡纪念馆内的武器展台

西柏坡纪念馆内的武器展台

西柏坡纪念馆外貌

西柏坡纪念馆外貌

西柏坡接受红色教育的人们

西柏坡接受红色教育的人们

西柏坡毛泽东旧居

西柏坡毛泽东旧居

西柏坡毛泽东旧居前游览的游人

西柏坡毛泽东旧居前游览的游人

西柏坡鸟瞰

西柏坡鸟瞰

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会场

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会场

西柏坡中共中央领导群体雕塑

西柏坡中共中央领导群体雕塑

西柏坡中央领导腊像

西柏坡中央领导腊像

西柏坡中央外事接待处旧址

西柏坡中央外事接待处旧址

西柏坡主题腊像馆

西柏坡主题腊像馆

新党员入党宣誓

新党员入党宣誓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雕塑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雕塑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走进西柏坡参观的游人

走进西柏坡参观的游人

责任编辑:吉中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