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理荟萃

江西景德镇:古韵钟灵的宝石码头(图)

2022-04-23 19:35 国家旅游地理

摘要:国家旅游地理江西景德镇4月23日讯(通讯员 章杰)“一江绿水绕宝石,四方窑柴汇码头”,江岸绿树成荫,百鸟鸣唱,石桥亭榭,曲径通幽,江面碧水微波,巨石耸立,船舫停泊。

国家旅游地理江西景德镇4月23日讯(通讯员 章杰)“一江绿水绕宝石,四方窑柴汇码头”,江岸绿树成荫,百鸟鸣唱,石桥亭榭,曲径通幽,江面碧水微波,巨石耸立,船舫停泊。这里便是景德镇宝石公园内的宝石码头,一个充满诗意和文化底蕴的地方。

穿过一道石拱门,沿着蜿蜒的石板路往下,踏过绿树掩映的木桥,一片豁然开朗的江景跃然入目,一马平川的江面上,突兀出三块巨石,让这片江面增添了无尽的灵动和趣味。夕阳映照,暖风吹拂,平静的江面泛起阵阵涟漪,折射出的霞光,把江中宝石烘托得金光闪闪,仿佛众星捧月。

古韵钟灵的宝石码头,悠碧毓秀的昌江,彼此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忘返。

作为码头文化记忆外延的景德镇宝石码头,坐落于昌江西岸的宝石村,距浮梁县城约两公里,始建于明朝,因江中矗立着三块天然的巨大“宝石”而得名。自古以来,宝石码头便是徽州、祁门等地,以及浮梁峙滩、蛟潭、黄潭、三龙等周边地区,为景德镇运送制瓷原料、窑柴的主要码头之一,也是官员、商贾及民工进出景德镇的重要“通道”。

宝石村,宝石码头,皆因河中三块巨石而得名,关于江中宝石,当地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传,魏晋时期,由于战乱,一对郝氏夫妇背井离乡,逃难至昌江旸府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被好心人收留,并在此住下。夫妇两人靠勤俭持家,开荒种植,男耕女织,虽然生活清苦,但也算是平安幸福。一次上山砍柴,郝氏偶然得到一个雕花木盆,便捡了回来用以喂鸡。不想,此盆无需自加食料,每日充盈。郝氏见此,便盛之以白米,结果依然每日盈满;盛之以铜钱,依然每日溢满。两人生活由此改变,渐渐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为了感谢村民的收留,夫妇俩把多出来的钱粮贴补救助过他们的村民。

一对穷夫妇能够捡到这样一个宝盆,应该说是上天的关照,但未曾想,这个宝盆却给他们带来了灭顶之灾。

好景不长,宝盆一事被邻村恶少刘氏得知,便派家丁前来索要,硬说宝盆是他的。郝氏夫妇心想,自己捡来的东西,怎么能说给就给呢,更何况对方是个无恶不作的主。在刘氏家丁的追赶下,二人抱着宝盆,一路跑到了村旁的昌江岸边,滔滔江水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情急之下,郝氏便将宝盆装上石头,沉入了江底。为得到宝盆,刘氏指使家丁,逼迫郝氏下江去捞,但江水太深,宝盆仿佛石沉大海。得不到宝盆,刘氏便对郝氏夫妇百般折磨,并无理要挟,捞不到宝盆就别想上岸。在恶人的淫威之下,郝氏夫妇走投无路,便双双投江自尽。

因为是聚宝盆,不论装进什么,都会越聚越多。宝盆被郝氏装入石头沉入江中后,里面的石头也迅速增长,露出水面后,更是见风就长,不久后,就长到了天庭。玉帝见后,惟恐巨石撑破天空,便命“雷神”火速击之,只留下短短的一截。后来,当地的人们便把该块石头称之为“宝石”,郝氏夫妇曾经居住的村子也因此而得名“宝石村”。

清代督陶官唐英曾在这块石头上留有“玉柱”二字,宋朝诗人还留下一首诗,“试问飞来石,飞从何处来。山灵留胜地,永不放飞回。”细心的你,用心观察的话,发现这块“宝石”还在不断生长。

宝石码头映昌江,双创双修焕新姿,如今,宝石码头已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找得到乡愁的地方,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图片1

昌江中的宝石

图片2

宝石公园中的原始森林

图片3

宝石码头

责任编辑:吉中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